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火油战术(2/2)
面对守军抛下的滚木礌石,他们协作闪避;面对泼下的火油,身后的“灭火锐士”立刻冒着箭雨,疯狂地投掷沙土进行覆盖!
战斗的惨烈程度,丝毫未减,甚至更加残酷!因为双方都拿出了浑身解数,见招拆招!城上城下,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鲜血和生命的消逝!
方劲松的反火油战术,虽然无法完全消除火油的威胁,但确实极大地减少了官军的伤亡,提升了士兵的生存几率和战斗信心。而守军也迅速适应了新的战斗方式,防守得更加顽强和巧妙。
沁邬寨,这座小小的山寨,彻底变成了一个吞噬生命的巨大磨盘和考验双方指挥智慧、士兵韧性和资源储备的残酷角斗场!战争的胜负,天平依旧在剧烈地摇摆,最终会倾向哪一方,取决于谁先犯下致命的错误,或者…谁的意志先崩溃!
沁邬寨,指挥所内。
寨主陶泥紧盯着寨墙下官军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的新攻势,看着己方战士泼下的火油,往往被官军士兵用湿泥大盾格挡,或是被紧随其后的“灭火锐士”用沙土迅速覆盖,杀伤效果大打折扣,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拳头重重砸在垛口上,心急如焚!
“该死!”他低声咒骂着,“方劲松这老狐狸!还真让他琢磨出对付火油的法子了!这湿泥盾和沙土队太碍事了!不用火油吧,官军立马就压上来!用了吧,效果不好,还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储备!这…这仗打得太憋屈了!”
一种战术受挫、陷入被动的焦虑感,笼罩在陶泥心头。他感觉自己仿佛被方劲松牵着鼻子走,有力使不出。
一直在旁边冷静观察战局、并负责战士思想工作的程木头,看出了陶泥的焦躁。他走过来,拍了拍这位老战友的肩膀,语气沉稳中带着一丝提醒:
“老陶!你先别急!我看你是钻了牛角尖了!”程木头指着山下,“你是不是觉得,离了火油,咱们就不会打仗了?”
陶泥一愣,下意识地反驳:“我…我不是那个意思!可是…”
“可是什么?”程木头打断他,目光锐利,“你仔细想想!方劲松搞出这套反火油战术,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少死几个人吗?不!他真正的杀招,是藏在后面的东西!”
他加重语气,点破了问题的核心:“他是在跟咱们打心理战!打疲劳战!他白天佯攻骚扰,晚上敲锣打鼓,就是想让我们精神紧张,疲惫不堪,露出破绽!他散布谣言,就是想动摇我们的军心!火油,只是他用来消耗我们、折磨我们神经的一个工具!你可不能中了他们的计,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怎么泼油上,却忘了打仗最根本的东西——人!”
“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人!是士气!是信念!”程木头的声音铿锵有力,“咱们人民军,当初是怎么起家的?不就是靠着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靠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吗?什么时候,咱们变得这么依赖外物了?难道没有了火油,咱们手里的刀枪就是烧火棍了吗?咱们的勇气和智慧就都没了吗?!”
这一番当头棒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陷入战术思维定式的陶泥!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迷茫和焦躁尽去,取而代之的是醒悟和坚定!
“老程!你说得对!”陶泥重重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露出了惭愧而又振奋的神色,“是我糊涂了!被方劲松带偏了节奏!光想着怎么对付他的盾和沙土,却忘了咱们最大的优势!对!心理战!疲劳战!这才是关键!咱们必须反击!不能在精神上被他们压垮!”
思路一换,天地宽!陶泥立刻振作起来,与程木头、何虎等人紧急商议,迅速制定了一套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第一,对内:稳固军心,化解疲劳!
*陶泥亲自下令,调整防御部署:将守军分为三班,轮流上墙值守,确保每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对于官军的夜间骚扰,固定少量哨兵监控,主力部队照常休息,不予理睬,把官军的骚扰当成“背景音乐”!
*指导员何虎则带领所有政工干部深入班排,与战士们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他们坦诚地向战士们说明当前战局的困难,但也清晰地传达了总部的最新战略意图:“同志们!总部指示我们!不以一寨一地得失论英雄!我们的任务是迟滞、消耗敌人!打不过,咱们可以撤!保存有生力量,就是胜利!”“总部没有给我们下死命令!只要我们大量杀伤了敌人,疲惫了敌人,就是完成了任务!大家不要有思想包袱!”“官军散布的谣言,都是胡说八道!我们的后勤畅通,根据地稳固!大家要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坦诚的沟通、明确的战略、充分的休息,像春风化雨一般,迅速消除了战士们心中的疑虑和恐惧,疲惫感大为缓解,士气重新高涨起来!战士们明白了自己的战斗价值,不再为“守不住”而焦虑,战斗意志更加坚定!
第二,对外:主动出击,攻心为上!
*何虎充分发挥其政治工作的特长,发动寨子里识字的战士和宣传骨干,连夜赶制了大量的漫画、传单和标语。这些宣传品语言通俗,画面生动,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军队的本质:
*漫画一:一个脑满肠肥的将军,坐在由瘦骨嶙峋的士兵抬着的轿子上,标题:“谁在享福?谁在卖命?”
*漫画二:一个军官挥舞着鞭子抽打士兵,旁边配文:“官兵如虎狼,小兵如牛羊!”
*传单上写着:“穷苦的士兵弟兄们!你们为谁打仗?为欺压你们的官府?为克扣军饷的将领?放下武器,回家种田吧!人民军优待俘虏!”
*标语:“打倒封建压迫!穷人不打穷人!”
*白天,趁官军佯攻撤退的间隙,守军用弓箭将传单射入敌营;夜晚,派出小股灵活部队,将宣传品撒在官军必经之路上。
这些宣传品,如同精神炸弹,在物质生活困苦、精神备受压抑的官军士兵(尤其是底层士卒)中,引起了巨大的心理震动和私下议论!
“这画上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啊…”
“咱们拼死拼活,军饷还被克扣,图个啥?”
“是啊,反贼说的‘穷人不打穷人’…”
官军的士气,在人民军“稳内攻心”的组合拳反击下,开始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松动和下降!士兵们进攻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眼神中多了几分迷茫和思索。
......
战场上的较量,从单纯的武器对抗、战术博弈,悄然升级为更复杂、也更致命的心理与意志的较量!
陶泥从依赖火油的焦虑中走出,重新抓住了“人”这一决定性因素,变被动为主动!
方劲松精心策划的心理战和疲劳战,不仅未能拖垮沁邬寨的守军,反而激发出了人民军更强大的韧性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攻守之势,正在发生微妙的逆转!
沁邬寨,这块看似摇摇欲坠的,却因为守军钢铁般的意志和卓越的政治工作,依然如同一颗坚硬的磐石,牢牢地嵌在方劲松大军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磨损着敌人的锋芒和斗志!战争的胜负天平,再次向着更有信念、更得民心的一方,倾斜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