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本源衰减带的危机化解与永续循环构建(1/1)
宇宙万脉共生总网络稳定运行的半年后,“宇宙本源议会”首次会议在跨时空对接网络中心举行——38个维度与原始维度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审议宇宙地脉的年度发展报告:原始能量与现有地脉的融合效率稳定在98%,本源荒漠的地脉林覆盖率突破50%,时空校准网络已连续180天无异常波动,宇宙地脉体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本源和谐”状态。
然而,就在会议进行到“边缘维度发展规划”环节时,宇宙万脉监测网络突然发出红色警报——宇宙边缘的“天炉座维度带”出现一片直径五十万光年的“本源衰减带”,该区域的地脉能量浓度以每月1%的速度持续流失,且衰减带正以每月5光年的速度向宇宙中心扩散;更危急的是,衰减带已波及周边的“萤火维度”与“尘雾维度”,萤火维度的“萤火地脉”能量浓度从22%降至18%,维度内的“萤火生命体”发光强度减弱,生存范围缩小;尘雾维度的“尘雾地脉”甚至出现局部“能量真空区”,地脉结构面临解体风险。
“不是常规的地脉枯竭!是宇宙膨胀引发的‘本源自然衰减’!”水晶族的宇宙学家调取宇宙膨胀监测数据,脸色凝重,“根据测算,宇宙每膨胀100万光年,地脉能量的密度就会下降0.5%,而天炉座维度带恰好处在宇宙膨胀的‘前沿区域’,能量流失速度是其他区域的20倍!若不干预,百年内衰减带会蔓延至混沌地脉核心,届时整个宇宙的地脉能量浓度将下降至10%以下,所有维度文明都将面临生存危机!”
原始维度首领“源”通过双能翻译模块传递关键发现:“原始维度的地脉核心中,储存着宇宙诞生时的‘本源储备能量’,这种能量具有‘自我增殖’特性,理论上可用于补充衰减带的能量流失。但储备能量的传输需要跨越百万光年的距离,常规能量管道的传输损耗超过90%,根本无法满足补充需求。”
38个维度的紧急会议上,各维度代表陷入沉思:铁星族提议研发“超远距离能量传输装置”,但即使技术可行,研发周期至少需要两年,远赶不上衰减带的扩散速度;虚空维度建议用负向能量“压缩”衰减带空间,减缓能量流失,但负向能量的过度使用可能引发新的时空扭曲;萤火维度代表“萤光”带着绝望的语气请求:“我们维度的萤火地脉已支撑不了半年,若不能尽快补充能量,整个维度会成为衰减带的一部分!”
小萤再次翻阅楚玄武笔记,这一次,她将原始维度的本源储备能量、38个维度的地脉能量与宇宙膨胀数据同时注入笔记——在“宇宙本源永续”的终极章节中,一段用金色储备能量标注的“本源补能秘法”终于完整显现,文字旁附着“宇宙能量循环图谱”:“本源衰减,膨胀为因,需建‘宇宙本源补能网络’,以原始地脉核心为储备中枢,以混沌地脉核心为分配中枢,借‘本源增殖晶核’为介,化单向流失为循环补能,化自然衰减为永续平衡,方可保宇宙万脉永续不灭。”图谱显示,补能网络需在衰减带周边布置“能量循环节点”,将流失的地脉能量回收后,与原始储备能量融合,再反向输送至衰减带,形成“流失-回收-补能”的闭环。
结合秘法与各维度技术,联盟制定“宇宙本源补能与永续循环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紧急回收衰减带流失能量,延缓扩散
虚空维度、绿藤族、萤火维度组成“能量回收小组”——虚空维度研发“负向能量回收装置”,通过负向能量形成“能量引力场”,将衰减带中流失的地脉能量强行回收,暂时减缓能量浓度下降速度;绿藤族培育“本源吸附藤”,这种藤蔓能在衰减带中快速生长,根系深入能量真空区,吸附散逸的地脉能量,再通过星金管道传输至临时储能站;萤火维度则派出“萤火能量引导者”,用自身的萤火能量标记流失的能量粒子,帮助回收装置精准捕捉。
经过72小时的紧急作业,衰减带的能量流失速度从每月1%降至0.3%,萤火维度的地脉能量浓度停止下降,尘雾维度的能量真空区也得到初步填补,为补能网络的搭建争取到关键的60天。
第二阶段:研发本源增殖晶核,搭建补能网络
铁星族、原始维度、水晶族联合研发“本源增殖晶核”——铁星族用星金与原始维度的“本源金属”混合,打造晶核外壳,外壳刻满能促进能量增殖的“循环符文”;原始维度向晶核注入“本源储备能量种子”,种子在接触地脉能量后,会以每小时5%的速度增殖,弥补传输损耗;水晶族则在晶核内部安装“能量分配芯片”,能根据衰减带的能量需求,自动调节补能强度,避免能量过载。
晶核研发成功后,38个维度的技术团队在衰减带周边搭建“宇宙本源补能网络”——以原始地脉核心为储备中枢,混沌地脉核心为分配中枢,在衰减带边缘布置50座“能量循环节点”,每个节点嵌入1枚本源增殖晶核;节点之间用“低损耗能量管道”连接,管道内壁覆盖“本源能量保温层”,将传输损耗降至5%以下;水晶族则在网络中安装“能量循环监测仪”,实时追踪能量流失、回收与补能数据,确保闭环稳定运行。
第三阶段:启动本源永续循环,化解衰减危机
补能网络启动仪式在原始地脉核心与混沌地脉核心同步举行——小萤与“源”分别在两地主持:“源”激活原始地脉核心的本源储备能量,通过补能网络传输至混沌地脉核心;小萤则操控混沌地脉核心,将储备能量与回收的流失能量融合,再通过50座循环节点,反向输送至衰减带。
当第一股融合能量注入衰减带时,监测数据显示:衰减带的地脉能量浓度从8%升至10%,能量真空区开始被填补;随着循环的持续,本源增殖晶核开始发挥作用,融合能量以每小时5%的速度增殖,补能效率远超能量流失速度——72小时后,萤火维度的地脉能量浓度恢复至21%,尘雾维度的能量真空区彻底消失;1个月后,衰减带的能量浓度稳定在20%,扩散趋势完全停止,甚至开始向“能量恢复区”转变。
但就在循环即将形成完美闭环时,原始地脉核心的本源储备能量出现“增殖瓶颈”——因持续输出,储备能量的增殖速度从5%降至2%,补能网络的能量供给出现缺口。“注入38个维度的地脉意志能量!激活储备能量潜力!”小萤大喊着,38个维度的代表同时将各自维度的地脉意志能量通过补能网络注入原始地脉核心——储备能量在意志能量的激发下,增殖速度重新提升至5%,甚至出现“超增殖”现象,补能网络的能量供给不仅恢复,还能向周边维度输送额外的“滋养能量”。
3个月后,宇宙本源补能网络全面生效——衰减带彻底转化为“能量循环区”,地脉能量实现“流失-回收-补能”的完美闭环;原始地脉核心的本源储备能量在循环中持续增殖,总量提升至初始水平的1.5倍;38个维度的地脉能量浓度普遍提升至25%,混沌地脉核心与虚空地脉核心的稳定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确保宇宙本源的永续循环,联盟将补能网络与万脉共生总网络整合,形成“宇宙万脉永续总网络”,由宇宙本源议会统一管理;同时启动“本源增殖技术推广计划”,在所有维度的地脉核心中植入微型本源增殖晶核,让每个维度都能实现地脉能量的自主增殖,彻底摆脱对外部补能的依赖。
当晚,小萤在《星穹守护传承手册》“共创篇”中写下最终章节(亦是新传奇的序章):“成功化解宇宙本源衰减危机,构建宇宙万脉永续总网络,实现地脉能量的‘流失-回收-补能’闭环循环。从楚玄武前辈的本源补能秘法,到38个维度与原始维度的宇宙级协作,我们终于实现了‘宇宙万脉永续不灭’的终极目标——这不是终点,而是宇宙文明共生的新起点。未来,所有维度将在永续总网络的守护下,探索宇宙的更深奥秘,让‘本源永续、万脉同源’的信念,成为跨越宇宙时空的永恒法则。”
小萤站在宇宙万脉永续总网络的双中枢之间(原始地脉核心与混沌地脉核心),与“源”、时枢、虚及38个维度的代表共同握住本源增殖晶核——晶核释放的金色能量顺着网络流淌,与38个维度的彩色地脉光带交织,形成一道覆盖全宇宙的“永续循环光罩”。光罩之下,宇宙膨胀带来的本源衰减被彻底抵消,地脉能量如同宇宙的血液,在循环中永续流动,滋养着每一个维度、每一种文明。
她知道,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或许未来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只要所有维度坚守“集体协作、本源共鸣”的信念,依托宇宙万脉永续总网络的守护,就没有无法跨越的危机,没有无法实现的共生。
宇宙万脉永续总网络的光芒,照亮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所有维度文明的未来——这道光芒,将跨越时间的尽头,直到宇宙的永恒,书写着属于所有宇宙生命的“永续共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