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2)
“叮——宿主斩杀三公级人物袁逢、袁隗,获取业力100点,当前累计业力260点,功德100点。”
正当伍奎盘算着能搜刮多少珍宝时,系统提示音骤然回荡在脑海。
“倒是意外之喜。”伍奎暗自盘算,甚至动了弑君赚取业力的念头,旋即自嘲——此事想想便罢,当真动手,借他百个胆子也不敢。
“报!袁府已空无一人,钱财尽失,连耗子洞都掏干净了!”
搜查的兵卒耷拉着脑袋前来复命,个个如霜打的茄子。
“什么?!”李傕暴跳如雷,对着袁逢尸首连踹数脚泄愤,转而冲呆立的军士咆哮,“还戳着作甚!撤兵!”
转瞬之间,西凉军来势汹汹,去时却如斗败的公鸡。伍奎反倒暗自欣喜——此行既赚足业力,又深得董卓信任。
待折腾至天明,二人方才赶回太师府复命。
“禀太师,袁氏二贼首级已斩,乃伍将军亲手所为。”李傕拱手禀报时,董卓正对镜整理衣冠。
“善!大善!”董卓连赞三声,狞笑道,“袁逢、袁隗老贼,与老夫为敌,合该有此报应!”
忽而和蔼地转向伍奎:“德瑜啊,除了袁氏,老夫尚有一块心病需你化解。”
“太师但请明示,末将万死不辞!”伍奎拍得胸甲铿然作响。
“老夫要你——”董卓眯起三角眼,一字一顿道,“杀了何太后与弘农王。”
伍奎如遭雷击。此二人乃他翻盘的关键棋子,若死则满盘皆输。电光石火间,他急中生智,俯首道:“太师明鉴,杀之易如反掌,唯洛阳绝非行凶之地!”
董卓面露疑惑:“此话怎讲?”
伍奎故作恭敬:“若在洛阳动手,世人必疑心太师,恐损太师威名。”
董卓眯眼追问:“依你之见,何处最宜?”
伍奎压低声音:“刘辩既封弘农王,不妨令其返归封地。途中遣人假扮山贼截杀,如此既能灭口,又可推脱干系,无人察觉。”
董卓抚掌而笑:“妙计!即刻去办——传令何后与弘农王,三日后午时启程赴弘农。”
“遵命。”
董卓又道:“你既升任执金吾,再居北宫有失体统。即日起,搬入袁府,此后改称伍府。”
伍奎躬身谢恩:“谢太师厚赐!”退出大殿时,他眼中闪过暗喜。计划第一步已成,此刻连街边杂役的讨价还价声,听来都格外悦耳。
**洛阳城郭巍峨,朱楼叠影。作为历经两百年风雨的帝都,此处从未遭战火侵蚀。即便黄巾势起时,洛阳依旧笙歌不绝。
晨曦初现,长街已喧声如沸。商贩吆喝,行人如织,俨然盛世图景。无人知晓,数月后这里将成焦土,万千生灵葬身火海。
伍奎穿行在人潮中,忽闻前方酒楼传来喝彩。两名儒生被围在**,其中白衣者高举丝绢,激动赞叹:“《将进酒》真乃神作!得见如此诗篇,此生无憾!”
绢上墨迹淋漓,正是诗会当**所诵诗句。
一个身着蓝袍的书生激动地说道:\"不单是《将进酒》,这首《咏梅》同样是稀世佳作,以梅喻人,'无意苦争春'这句尤其显出高洁品格,超凡脱俗,实为我辈求学之典范。\"他手中同样握着一方诗帕,上面抄录着《咏梅》全诗。
伍奎站在一旁暗自得意。虽然这两首诗都是剽窃之作,但李白与陆游尚未出世,在这个时空里,谁先吟出便是谁的作品。
\"说了这许多,究竟是何人所作?\"
\"对啊,是哪位才子能有如此文采?\"人群中有人高声询问。围观者中虽多是目不识丁的平民,但也有不少读书人,纵使作不出好诗,鉴赏的眼光却是有的。
\"告知诸位也无妨,\"白衣书生昂首挺胸,挥了挥手中诗帕,\"这两首皆是执金吾伍奎将军在蔡夫子诗会上即兴所作。家兄乃马太傅长子,有幸与会,这两首诗正是他当场誊录赠予我的。\"
\"竟是伍将军!他日定要当面求教。\"一位书生满脸钦佩,随即又疑惑道:\"不过听闻昨夜伍将军率西凉军对袁逢、袁隗两位大人......\"
\"没错!我有个兄弟在西凉军中当差,亲口告诉我此事确是伍将军所为。\"
\"没想到伍将军竟会为虎作伥。\"
\"会不会另有隐情?\"有人提出质疑。
\"绝无可能!这是我那兄弟亲眼所见,千真万确!\"方才那人斩钉截铁地反驳。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可叹可悲。\"另一人摇头晃脑,作痛心疾首状。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惋惜,有人痛斥,更有个自称受过袁家恩惠的虬髯大汉叫嚷着要找伍奎**。
伍奎听着渐觉无趣,悄然退出人群,迎着朝阳负手而立。回望身后仍在争论不休的人群,他冷笑道:\"成王败寇,皆是天命。纵然不死于我手,也终会亡于他人刀下。\"自来到这个世界获得召唤系统后,名为野心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