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2)
伍奎摆手笑道:\"自家人不必客套,快说说刘辩的部署。\"
房玄龄上前禀报:\"适才接到圣谕,命我等明日入宫赴宴。\"
\"赴宴?\"伍奎冷笑挑眉:\"莫非他想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主公积威如此贴切。\"房玄龄目露赞赏,随即献策:\"途中我等已商定对策——明日先假意归顺,再请刘辩亲送主公灵柩下葬并题写碑文。彼时他志得意满,必不会多带禁军。我们暗中安排甲士扮作送葬百姓,趁其不备便可一击擒王。\"
“好,妙计!”伍奎点头称许,对房玄龄等人的策划颇为赞赏,但眉间愁云仍未消散。
王猛看出伍奎的忧虑,上前进言:“主公是否因师出无名而忧虑?怕遭世人非议?”
伍奎叹道:“景略深知我心,可有良策?”
他凝重地摇头:“众口铄金,要平息天下议论谈何容易。”
王猛却从容一笑:“主公不必忧心,此事易如反掌。”
“愿闻其详。”伍奎顿时来了精神。
“关键在于当朝皇叔刘虞。”王猛眼中闪过精光,“届时可如此安排......便可让天下人以为是刘辩不义在先,主公不过是自保之举,自然能保全名声。”
“妙计!就依景略之言。”伍奎愁眉舒展,如释重负。
众人又商议完善细节,直至暮色降临才散去。因次日是伍奎葬礼,房玄龄等旧部前来帮忙合情合理。他们光明正大结伴而行,更未引起刘辩猜疑,反而让刘辩欣赏他们的忠义之心。
翌日,伍奎收到密报:刘辩果然在宫宴上招揽其旧部。房玄龄等人按计行事,假意归顺。刘辩大喜,应允亲自送葬黛山并题写墓志铭。
夜深人静,伍奎在书房独坐,想到明日计划便睡意全无。
“成败在此一举,可有疏漏?”他抚额沉思。
猛然惊觉人手不足:狄青等大将需镇守边关;府中需留许褚护卫幼子;还要派张宪坐镇军营。最终只能带史家兄弟等四人随行。虽刘辩身边仅有刘綎等人,但恐其暗藏后手,必须慎之又慎。
东汉末年,洛阳城
\"是时候进行二次召唤了。\"刘辩低声自语,随即在心中默念:\"调出当前功德值与业力值。\"
冰冷的机械音立刻回应:\"叮——当前功德值75,业力值155。\"
刘辩斩钉截铁地下令:\"将全部功德值转换为业力值,执行双将召唤。\"
\"叮——兑换手续费扣除10点,现有业力值220。即将启动全史名将召唤,请注意聆听。\"
\"召唤首位:隋唐第六猛将伍天锡。武力值99,统御74,谋略57,政略60。携带神兵混天镗(武力+1),植入身份为陛下同宗子弟,现任禁军校尉。\"
\"召唤次位:大唐剑圣裴旻。武力值99,统御81,谋略76,政略77。植入身份为禁军剑术教头。\"
\"当前数值:功德值0,业力值20。\"
系统提示音终止后,刘辩眼中闪过满意之色。隋唐铁骑与盛唐剑圣的双重加持,让明日计划胜算陡增。特别是伍天锡的同宗身份,在注重门阀的东汉可谓得天独厚——即便雄才大略如曹孟德,起兵时不也倚重夏侯兄弟么?举贤不避亲,古来如此。
——————————————————
建安四年三月初一·蓟城
春寒料峭的黎明,黛青色的石板路上凝结着霜花。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时,石缝间竟有嫩芽破土而出,在金色光晕中舒展身姿。
这份生机与冰棺中的伍奎无缘。为防泄密,他早藏入铺着绒垫的寒玉棺内——若非曾饮天山石乳,常人早在这刺骨寒气中冻毙。棺侧暗孔输送着稀薄空气,维持着他清醒的思维。
\"待会儿破棺而出时,不知那小皇帝会不会吓破胆?\"这荒诞念头让伍奎嘴角微扬。送葬队伍正缓缓行向二十里外的黛山陵,杨妙真安排的死士已混在抬棺军中。晨光渐暖时,便是图穷匕见之刻。
时光流转间,送葬队伍抵达黛山,山脚已聚集众多百姓,却被朝廷禁军隔离在外,不得近前。
刘辩**于山坡高处,身后肃立着刘綎、朱亥及大批禁军。他目光游移于黛山初春景致——薄雾缭绕的青山在朝阳下焕发着生机。当视线掠过伍奎灵柩时,三位披麻戴孝的未亡人杨妙真、羊献容、毛秋晴那带雨梨花般的哀切模样,令年轻**眼底闪过一丝异色,原本微凉的身躯陡然燥热起来。
强压下心头旖念,刘辩清嗓掩饰窘态,作出悲戚模样扬声道:\"大将军戎马一生,乃我大汉不败战神。今虽溘逝,其功业必当彪炳千秋!\"
话音刚落,山脚下顿时哀声四起。尉迟恭等人声若洪钟的哭嚎中,夹杂着女眷们撕心裂肺的泣诉:
\"郎君忍心弃妾身而去?\"
\"教我孤儿寡母如何自处?\"
伏在棺木上的杨妙真等三人边拭泪边向棺内暗递眼色。伍奎暗自咂舌女子天生的戏骨,见杨妙真狡黠目光流转,唯恐破功的他偏过头去,心中默念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