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2)
没了秦明牵制,颜良全力攻向李逵。李逵拼死抵挡,仍被震飞了兵器。他惊恐万分,丢下武器就跑,还不忘喊秦明一起撤退。
见局势不利,秦明智地选择撤退。颜良和文丑也见好就收,没有继续追击。
(眼见二人铩羽而归,张燕的面色阴郁得近乎发黑。早在李逵出手之际,他便看出这看似凶悍的黑大汉武艺**,绝非自己敌手,更不可能是颜良的对手。此刻见李逵竟能全身而退,张燕心中满是不甘——这黑厮未能死在颜良刀下,实在可惜。不过他还是强压怒火,毕竟那使狼牙棒的秦明确有几分真本事,不好轻易招惹。
\"鸣金收兵!\"
今日斗将连折四阵,黑山军士气低迷,已然不利攻城。张燕行事素来果决,当即下令撤军。
......
暮色渐沉,寒风刺骨。黑山军后撤十里安营,中军大帐居于正中,其余头领按势力大小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四周。宋江不过是个小头目,麾下仅两千余人,营寨只得扎在偏僻角落。此刻他那亮着灯火的军帐里,四人围炉而坐。火光映照下,连素来粗豪的李逵也垂首不语——今日惨败于颜良之手,对他打击颇深。
\"加亮,此番讨伐袁绍,你有何高见?\"长久沉默后,宋江看向手执羽扇的吴用。
吴用轻摇羽扇,似要驱散脑中混沌:\"兄长,张燕虽拥八万之众,终究是乌合之众。各部头领各怀鬼胎,反观袁绍四世三公,冀州世家莫不俯首,麾下猛将谋士如云,张燕岂是对手?\"
他顿了顿,叹道:\"世家大族方是胜负关键。冀州世家盘根错节,岂是民生凋敝的并州可比?这片土地的主宰永远是世家,岂会容贼寇登堂入室?\"
宋江攥紧拳头,黝黑面庞满是不甘:\"我等落草为寇,皆是拜这些世家所赐!终有一日......\"话未说完,想到自己不过两千兵卒,顿觉浑身力气如潮水退去,颓然跌坐。
吴用挪了挪跪得发麻的双腿,温声劝道:\"兄长不必气馁。当务之急是壮大实力,否则万事皆空。\"
见吴用胸有成竹的模样,宋江眼中迸发出希望:\"加亮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吴用轻摇羽扇,慢声道:\"张燕败局已定,此地不宜久留。为保全实力,我们须尽快脱身。至于如何让张燕放大哥离去,我有个主意......\"
拂晓时分,张燕升帐议事。中军帐内各寨头领济济一堂,黑压压坐了一片。
张燕环视众人,扬声道:\"邺城近在咫尺,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帐中顿时响起细碎的议论声,却迟迟无人应答。坐在末席的宋江眼中闪过一丝讥诮,起身抱拳道:\"属下愚见,倒有个计较。\"
张燕眼前一亮:\"快说来听听!\"
宋江行至帐中,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将吴用所授之计娓娓道来:\"邺城城高池深,袁绍精兵尽聚于此。与其强攻,不如转战他处。我黑山军百万之众,何不派奇兵突袭中山?待聚拢当地人马,便可挥师南下,席卷冀州。\"
这番话鞭辟入里,张燕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相貌**的小头领,喜得拍案叫绝:\"妙计!宋兄弟果然是智谋之士!\"
见张燕喜形于色,宋江趁机单膝跪地:\"属下愿领本部人马前往中山,为主公开疆拓土。\"
张燕亲手搀起宋江,拍着他肩头道:\"此计既出自你手,自然由你执行。莫要辜负本帅期望。\"
张燕之所以应允宋江,自有其盘算。一来宋江势单力薄,不足为虑;二来他得到密报,袁崇焕正率袁绍铁骑驻守渤海郡。中山国与渤海相距不远,若遇危机,袁崇焕必不会袖手旁观。有了宋江在前牵制,自己麾下三千铁骑便可高枕无忧。二人各怀心思,究竟鹿死谁手,且看天意如何。
\"大事成矣!\"
宋江面上不露声色,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他暗自赞叹吴用谋略深远:凭借自己的手腕、吴用的智谋,再加上李逵秦明的勇武,中山国十余支黑山军迟早尽入囊中。届时兵强马壮,无论是向朝廷讨要招安条件,还是割据一方都游刃有余。想到这里,宋江只觉得宏图霸业近在咫尺。
商议妥当后,宋江辞别张燕,率两千兵马沿并冀边界悄然向中山国进发。他们打着张燕旗号,在太行余脉间收编各路山贼,经吴用巧舌如簧的游说,竟将队伍扩充至八千人,且尽是精兵强将。
这日行军至中山国界,忽见道旁山峰苍翠欲滴,清风徐来,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倦意全消。宋江一时兴起,下令安营扎寨,带着吴用三人信步登山赏景。
正当四人谈古论今之际,百余山贼突然拦住去路。为首两条大汉喝道:\"识相的留下买路钱!\"李逵闻言大笑,双斧一振:\"瞎了眼的撮鸟,敢劫到爷爷头上!\"其中持刀大汉怒不可遏,挥刀便砍。李逵闪身避过,左手斧架住兵刃,右手斧挟风雷之势劈下。那大汉慌忙低头,斧刃擦着头皮掠过,惊得他魂飞魄散,急呼:\"裴贤弟速来相助!\"
激战正酣之际,目睹同伴陷入险境的另一名壮汉急忙挥舞大刀赶来相助。不料刚迈出几步,一柄狼牙棒便迎面袭来——正是秦明出手阻拦。那汉子仓促横枪格挡,只听\"铛\"的巨响,精铁打造的长枪竟被硬生生砸成弯弓。他怔怔盯着变形的兵器,一时竟忘了动作。
\"两位好汉且慢动手!\"宋江见二人勇猛过人,当即高声喝止,\"在下黑山军统领宋公明,途经贵宝地多有冒犯。\"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及时雨?\"二人急忙收势,将信将疑地打量着这位黑矮汉子。
见他们识得自己名号,宋江心中暗喜,面上却愈发庄重:\"正是宋某。\"
\"裴元绍、杜远拜见宋统领!\"两名壮汉扔了兵器纳头便拜,激动道:\"早闻宋公明义薄云天,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