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合作与猜忌(1/2)
---
技术奇观的震撼余波尚未散去,博览会便进入了更加务实,也更为暗流涌动的阶段——交流与合作协议洽谈。如果说之前的展示是“自由之城”力量的炫示,那么现在,则是索菲亚主导的、将其力量转化为政治资本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战场。
在专门开辟的、环境优雅的洽谈区内,气氛热烈而微妙。长长的会议桌旁,来自不同国家和机构的代表与“自由之城”相应领域的负责人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密集磋商。空气中弥漫着多种语言的低沉交谈声、电子文件传输的轻微滴答声,以及咖啡与茶香也掩盖不住的、某种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合作的热潮:
最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太平洋岛国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合作。他们的需求明确而迫切——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
瓦努阿图代表团几乎是与索菲亚团队的农业专家一拍即合,迅速签署了《关于引进垂直农业与海水淡化技术的全面合作备忘录》。基里巴斯的代表则对环境修复技术和小型化清洁能源装置表现出极大兴趣,一份价值数十亿(以旧世界货币估算)的合作框架协议在半天内敲定。
“这是我们摆脱困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一位非洲国家的大使在签署完关于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应用基因疗法)的协议后,激动地握着索菲亚的手说道。对这些国家而言,“自由之城”的技术不是威胁,而是救命稻草,是打破旧有依附关系的希望之光。
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奈芙蒂斯领导的能源研究所达成了数据共享与联合研究“源文明能量理论”的初步意向。多家顶级医学院则争相与“自由之城”的生物科技部门建立合作实验室,希望能参与到那近乎神迹的基因疗法研究中来。对于纯粹的求知者而言,这里是无与伦比的学术圣地。
甚至连一些嗅觉敏锐的跨国企业,也开始绕过本国政府的暧昧态度,尝试与“自由之城”建立商业联系,尤其是在新材料应用和高端民用消费品(如基于能量技术的便携电源、健康监测设备)领域,签署了大量的技术授权和共同开发备忘录。
短短数日,厚厚的合作协议书堆满了索菲亚办公室的角落。一股强大的、以“自由之城”为核心的、跨越传统地缘政治界限的技术合作网络,正在悄然编织。
猜忌的暗流:
然而,在这片合作热潮之下,猜忌与焦虑的暗流同样汹涌,尤其在北米联邦、欧罗巴联盟等传统大国代表团内部。
在克罗格将军下榻的贵宾套房内,一场气氛凝重的闭门会议正在进行。
“将军,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一名经济顾问指着平板电脑上汇总的合作清单,语气焦急,“仅仅是这些民用技术的扩散,就足以在十年内彻底重塑全球产业链!我们的能源、农业、医疗、材料产业将受到毁灭性冲击!更不用说,那些与我们不友好的国家,一旦获得这些技术,将极大削弱我们的战略优势!”
另一名外交官则忧心忡忡:“更重要的是地缘政治格局。‘自由之城’正在通过技术输出,构建一个以其为核心的‘技术附庸’体系。看看那些小国,他们现在看林枫的眼神,比看我们总统还要热切!长此以往,我们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急剧下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