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暗流下的交易(2/2)
“当然。”索菲亚知道,他动摇了。这桩交易,成了。
第二幕:与欧罗巴联盟——分化与共识
相较于北美联邦的直来直往,与欧罗巴联盟的谈判更像是一场复杂的外交舞蹈。索菲亚充分利用了联盟内部的声音不一。
她首先与态度相对积极、科技实力雄厚的德、法两国代表进行了私下沟通,提出了更具吸引力的“科研合作”方案:共同成立“欧罗巴-自由之城前沿科技联合研究院”,初期重点研究“源文明”历史符号学与新型能量存储技术,欧方享有部分研究成果的优先使用权。
这精准地击中了德、法希望提升自身在联盟内科技领导地位、并在“源文明”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诉求。同时,索菲亚暗示,若联盟整体无法达成共识,自由之城将优先与个别意愿强烈的成员国开展双边合作。
此举立刻在欧罗巴联盟内部引发了分化。德、法开始积极游说其他成员国,特别是那些在能源上依赖外部、急于获得新技术的小国。最终,在索菲亚承诺向联盟整体提供一份与北美联邦类似的、但侧重点不同的民用技术包(侧重于智能电网优化和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后,欧罗巴联盟勉强达成了内部共识:在“自由之城”不寻求联合国席位且遵守基本国际行为准则的前提下,不对其法律地位发表反对意见,并探索建立“特别伙伴关系”。
第三幕:与中小国家——速建交与固根基
相较于与大国的艰难博弈,与众多中小国家,尤其是太平洋岛国和部分非洲、东南亚国家的建交谈判,则顺利得多,气氛也热烈友好。
索菲亚给予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快速的正式外交承认与无条件的技术援助。
“自由之城”与瓦努阿图、基里巴斯、卢旺达、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在博览会期间,就签署了正式建交公报,并立即启动了首批技术援助项目。这些国家看中的是“自由之城”能解决他们实际发展困境的能力,而非虚无缥缈的国际法争议。
这一举动,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意味着“自由之城”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政治实体,它拥有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网络,获得了国际社会部分成员的合法承认。这如同在马尔科姆试图构建的“非法孤岛”论调上,凿开了十几个坚实的窟窿。
终局:困局的瓦解
当索菲亚将一份份签署完毕的协议备忘录、联合声明和建交公报汇总到林枫面前时,马尔科姆博士通过“深蓝集团”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发起的法律挑战,已然在事实上被瓦解了。
北美联邦的默许与影响力,使得法庭内支持仲裁的声音大幅减弱;欧罗巴联盟的暧昧态度,让追随者失去了方向;而十几个主权国家与“自由之城”的正式建交,更是用行动宣告了其存在的“既成事实”与“可接受性”。那场法律诉讼,即便勉强继续,也注定沦为一场失去实际意义的闹剧。
“他试图用旧世界的规则束缚我们,”索菲亚疲惫却满足地靠在椅背上,对林枫说道,“但我们用力量和智慧,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参与制定新的规则,至少,是让旧规则为我们让路。”
林枫看着眼前这摞沉甸甸的外交成果,深知其价值远超千军万马。索菲亚在暗流下的交易,如同最高明的手术刀,精准地切除了附着在“自由之城”躯体上的法律肿瘤,为其日后的发展,扫清了最致命的政治障碍。
马尔科姆的阴影,在法律层面,已被驱散大半。然而,林枫和索菲亚都明白,那个隐藏在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对手,绝不会就此罢休。更黑暗的风暴,或许正在远方酝酿。但至少在此刻,“自由之城”已经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和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