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物质重构的奇迹(1/2)
---
第109章:物质重构的奇迹
反重力场稳定运行的嗡鸣,成为了南太平洋上空新的背景音。它像一个无声的宣告,旧世界的物理法则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注解。而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将是更直观、更富冲击力的神迹——凭空造陆。
数十台庞然大物被精密的能量牵引束,从自由之城的船坞缓缓吊运至反重力场基座的上方。它们的外形如同放大了千百倍的金属蜂巢,棱角分明,表面覆盖着用于能量疏导的散热鳍片。这便是“云中城计划”的心脏之一——巨型物质转化器集群。
“物质转化矩阵,启动!”白鹤兰清冷的声音在专用频道中传开。
命令下达的瞬间,所有转化器底部同时亮起,散发出如同小型恒星般的炽烈白光。海面上空仿佛骤然出现了数十轮微缩的太阳,光芒甚至暂时压过了天空中的真实日轮。
紧接着,下方广阔的海域沸腾了!巨大的、肉眼可见的漩涡在每一台转化器下方形成,并非自然之力,而是被强大的定向引力场强行抽取!亿万立方米的海水被凌空抽起,形成粗壮的水龙卷,源源不断地注入那些“蜂巢”顶部的进料口。
这不再是简单的海水淡化或提取矿物。在转化器内部,基于所罗门王矿坑科技优化的核心力场被激发到极致。海水在进入的瞬间,其分子键、原子结构便被暴力拆解,还原为最基础的粒子流——氢、氧、以及海水中溶解的、被引力场从海底岩层中强行剥离出的各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然后,在预先加载的、复杂到极致的“浮空大陆结构设计图”的引导下,这些基础粒子流如同被最高明的匠人操控,开始了违背自然规律的重组与构筑。
宏伟的基建场面在数千米高空震撼上演:
首先成型的是骨架。白色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高强度钛-幽能合金,如同拥有生命的银色树根,从转化器底部“生长”而出。它们并非无序蔓延,而是严格遵循着设计图的指引,在空中自行交织、搭接、焊接(一种基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融合),迅速编织成一个巨大无比、结构异常坚固的三维网状骨架。这骨架是浮空大陆的肌腱与骨骼,其复杂的力学结构足以承受大陆自身的重量以及未来的各种载荷。
紧接着是基岩的塑造。灰色的、由重构的硅酸盐、碳化物及特殊聚合材料构成的复合建材,如同灰色的瀑布,从转化器底部“倾泻”而下。这景象违反了一切常识——瀑布向上奔流!它们在反重力场和引导能量的共同作用下,精准地填充进银色骨架的网格之中,并迅速凝固、压实,形成厚度超过百米的致密基岩层。这不再是松散的堆积,而是在原子级别上被重新排列组合的、具备极佳承载力和能量导通性的“人造大地”。
整个过程,如同将大陆架亿万年的演化过程,压缩在短短数小时之内。一座轮廓分明、边缘陡峭、方圆足有数公里的巨型浮空平台,在云层缭绕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着。从下方仰望,它遮蔽了部分天空,投下的阴影在海面上缓缓移动,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与神圣感。
艾拉部门的贡献在此刻悄然体现。在基岩层构筑的同时,一些特殊的“脉络”被预先植入其中——那是生态循环系统的管道网络、能量传导线路以及用于未来种植的、富含营养和特殊催化剂的“基础土壤模板”。艾拉的理念是,这座城市不能是冰冷的钢铁巨石,它必须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可以呼吸、可以循环的“活体”。她的团队与白鹤兰的工程师们紧密协作,确保这些生态脉络与城市结构无缝融合。
然而,奇迹的诞生从未一帆风顺。
“报告!东侧7号区域基岩样本检测显示,微观结构存在3.7%的晶格错位,长期可能导致应力疲劳!”一位材料学专家紧张地汇报道。大规模的物质重构,精度控制是最大的难题。
白鹤兰立刻调取该区域数据,光幕上显示出细微的结构缺陷。“调整7号转化器输出矩阵,频率降低0.05赫兹,注入脉冲式稳定能量流。”她迅速给出方案,但效果模拟显示,修正仍需时间。
“白部长,”之前提出过类似担忧的一位年轻材料学家,陈明,鼓起勇气再次开口,“或许可以尝试引入‘谐振退火’原理?在材料凝固瞬间,施加一个与基岩固有频率相谐振的弱能量场,或许能促进晶格自修复。”
这个想法颇为大胆,甚至有些偏离标准操作手册。控制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白鹤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