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2)
…………
下班后,李进阳回到四合院。
没想到,迎接他的竟是一番热闹场面。
刚骑车进南锣鼓巷胡同,就被迫下车,瞪大眼睛看着巷子里——
三四米宽的胡同,竟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还有看热闹的闲人,甚至不少轧钢厂的职工拖家带口来围观。
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动物园里的猩猩。
“李科长回来啦!就是他,我见过!”
“快看,这就是李科长,全国模范干部,长得真精神!”
“哟,这人看着不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嘛,个子也不高,咋就能逮着军统的大坏蛋呢?”
“听人说今天才满二十,就已经当上科级干部啦!”
“让一让,都让一让,让我也瞧瞧……”
李进阳被这么多人围着看,浑身不自在。
这阵势……
是来看猴戏吗?
他还没搞清楚状况,刘海忠和阎阜贵就迎上来接过他的自行车,往他胸前别上一朵大红花。
“阎老师、刘师傅,这是做什么?”
阎阜贵笑得合不拢嘴,高声道:“进阳,你立了大功,上面派人送锦旗来啦,正在院里等着呢!我正要去厂里喊你,快回家吧!”
“这些都是街坊邻居,听说消息都来看热闹。进阳,上面派人送锦旗,搁古时候那就是接圣旨,你可太光荣啦!”
!!!
李进阳也有点发懵,这年头没听说有送锦旗这回事?
虽然有些英雄单位会被授予特殊旗帜,但送锦旗是什么流程?
他反应快,知道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赶紧从兜里掏出三十块钱,塞给跟在后面的阎解放和刘光福。
“你俩赶紧跑去供销社,买些糖回来。今天来的各位,我请大家吃喜糖!快去,找张社长,就说是我李进阳要的,糖票明天补上!”
他低声交代完,两个孩子一溜烟跑了。
周围人听见,都乐坏了。看热闹还有糖吃,李科长这人真不错。
一时间,夸赞的话此起彼伏,简直要把李进阳捧上天。
群众好感度直线上升!
就这么一个小举动,让不少明白人打心底里佩服。
人家能混出头,不是没道理的。
“李进阳同志,希望你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不辜负国家的培养……”
颁发锦旗与证书的干部在王主任陪同下完成交接,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离去。
别说留下用餐,连茶水都未沾一口。
李进阳的级别终究不够,与对方差距悬殊,眼下尚无攀交情的资格。
李进阳心里明白,客客气气道谢相送,目送吉普车驶远才回到院中。
上级人员虽已离开,事情却未结束。
后院挤满了围观群众,一位模样可爱的记者正举着相机四处取景。
记者姓周,名晓雯,来自民众日报。
此次专程为采访李进阳而来,据说下期报纸将刊登他的英勇事迹。
这般露脸的机会李进阳自不会推辞,全程陪同招待,有求必应。
周记者歇会儿吧,刚让人买了几瓶北冰洋,喝点饮料润润喉。
李进阳拎着捆汽水热情招呼。这小记者约莫二十岁年纪,面容白净谈吐得体,瞧着挺有趣。
不必客气,我胃不好,家里也不让喝碳酸饮料。
周记者婉言谢绝。就这么轻飘飘一句话,却让李进阳眼底闪过精光,笑容愈发真切。
这年头能意识到碳酸饮料不宜多喝的家庭本就不多,还能将子女送进民众报社,其家世背景可见一斑。
至少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父辈起码达到副部级别,或能影响同级领导,且必有留学经历——往低了说是建国后归国的技术专家,往高了揣测……
那可就没边了,说不定能与国家顶层扯上关系。
李进阳目光如炬。这姑娘看似未经世事眼神纯净,显然受家庭庇护甚好,正可试着结交。
或许能有意外收获。
毕竟,谁会嫌靠山多呢?
瞧我考虑不周。大茂!去我屋里沏壶红茶来,可不能渴着晓雯同志工作。
“哎!哎!”看呆了的许大茂傻愣愣地应了两声,转身跑进屋,丝毫没留意娄晓娥已经沉下脸来——好色这毛病,许大茂怕是改不掉了。
李进阳像是才意识到刚才说话欠妥:“哎呀,晓雯同志,我直接喊你名字,不介意吧?”
他其实是故意略去姓氏的。对年轻姑娘这么称呼,只要对方不讨厌你,往往能拉近距离。
这算是他撩拨女孩子的一点小伎俩。
“当然可以,名字本来就是让人叫的嘛。那我也直接叫你进阳同志,行吗?”
“好!五湖四海皆同志,我们为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同志’这个称呼特别好,代表着志同道合的信念,愿意为解放全人类、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
李进阳一脸正气,说得慷慨激昂,脸上几乎要放出光来。
不知情的,恐怕真要以为他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咳咳!”
旁边陪同的院领导和邻居们听得嘴角直抽。
尤其是易忠海,捂着嘴连咳两声,实在听不下去——这小**可真能装!
就他?
少了他,国家建设只怕能更快些。
纯粹是个拖后腿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