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惊世汇报,满座哗然(1/2)
电子工业部的专家们凑近了看这张图纸,眼中的震惊之色越来越浓。
在这个大多数电子设备还在使用电子管的年代,林舟展示的这种微型化电子设计简直如同科幻小说。
\"这种集成度...这种微型化水平...\"电子研究所的张院士声音发颤,\"即使是星条国最先进的实验室,也...\"
他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即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也无法实现这种程度的集成和微型化。
林舟所展示的,不仅仅是超前的设计,而是对整个电子工业基础的颠覆性重构。
\"最后一项技术,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林舟的声音依然平静,仿佛没有察觉到会议室内凝重的气氛。
当第四组图纸发到与会者手中时,会议室里已经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合成孔径雷达,这个名词对当时的龙国来说完全陌生。
林舟展示的这种雷达系统,通过飞行平台的移动,人为\"扩大\"天线孔径,从而获得极高的地面分辨率。
\"传统雷达的分辨率受限于天线物理尺寸,\"林舟解释道,\"而合成孔径雷达突破了这一限制,能够在万米高空分辨出地面上一米大小的目标。\"
他指向雷达的参数表:
类型: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工作模式:条带模式\/聚束模式
地面分辨率:0.3米(最高)
探测距离:300公里
穿透能力:能透过云层、烟雾、沙尘
成像范围:50x50公里(单次扫描)
数据处理:实时\/近实时
地形绘制精度:垂直误差<5米
目标识别能力:可区分坦克、装甲车、导弹发射车等
\"0.3米的分辨率?\"雷达专家们几乎同时惊呼出声,\"这...这意味着能从万米高空看清地面上一个人的轮廓!\"
林舟点点头:\"正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这种雷达能够全天候工作,无视天气条件,为战略轰炸机提供精确的地形测绘和目标识别能力。\"
他翻到下一页,展示了一张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框图:
\"关键在于这套专用的模拟计算系统,它能够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实现接近实时的图像生成。\"
电子工业部的专家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图纸,仿佛看到了一件稀世珍宝。
在当时计算能力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这种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简直是一项奇迹。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与会者们翻看着手中的图纸,眼中的震惊之色久久不能散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