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小改动(2/2)
林舟立刻跟着陈总工来到车间另一端。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个复杂的接头部件,愁眉不展。
\"材料不兼容,\"一位材料专家解释道,\"碳纤维固化温度是180c,而钛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与碳纤维相差太大,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内应力,导致分层和气泡。\"
林舟沉思片刻:\"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增加过渡层,在碳纤维和钛合金之间加入一层弹性系数介于两者之间的材料,比如铝合金;二是改变固化工艺,采用分段固化,先低温预固化碳纤维部分,再与金属部件一起进行最终固化。\"
他转向计算机,迅速在三维模型上做出修改,指向一个关键部位:\"在这里增加一个0.5毫米厚的铝合金过渡层,同时调整碳纤维的铺层方向,使其与金属部件的受力方向保持一致。\"
\"这...这能行吗?\"材料专家将信将疑,\"我们从未尝试过这种方法。\"
\"理论上完全可行,\"林舟自信地回答,\"事实上,这种混合结构连接技术在未来...我是说,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但很快调整过来:\"银星的模拟结果显示,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减少95%的热应力,完全满足飞行要求。\"
陈总工和材料专家对视一眼,似乎已经习惯了林舟的\"神奇\"解决方案。尽管心存疑虑,但他们还是决定尝试这个方法。
\"好,我们立即调整工艺流程,\"陈总工点头,\"但林工,时间真的很紧张。按照常规进度,机体总装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现在只剩不到三个月...\"
林舟微微一笑:\"陈总工,请相信我,我们一定能按时完成。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思维,利用新材料、新设计和新工艺的优势,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研发模式。\"
他环视整个车间,目光坚定而有力:\"三个月后,当这架验证机从轰炸机上空投下来,稳稳地滑翔到目标区域时,所有人都会明白,龙国的航空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红星汽车厂,深夜。
\"试一下,感觉怎么样?\"林舟坐在副驾驶位置,看着测试车手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一辆全新设计的\"红星\"轿车在厂区道路上行驶。
\"太...太神奇了,\"老司机李师傅难以置信地摇头,\"方向盘轻了,油门反应快了,底盘稳了,噪音小了...这还是我认识的'红星'吗?\"
林舟笑了笑:\"只是做了一些小调整。减震器阻尼特性重新设计,传动系统加装了同步器,发动机进气歧管和燃烧室形状略作优化...这些都是小改动,但综合起来效果就很明显了。\"
\"小改动?\"李师傅哈哈大笑,\"林工,您这是把一辆拖拉机变成了小轿车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也不信国产车能开得这么舒服。\"
林舟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