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为国分忧?(1/2)
初秋的首都,天高云淡。
首都科技会堂内,一场名为“全国通讯技术发展与国际接轨研讨会”的学术会议,正在隆重举行。会堂里座无虚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工程师、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因为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玄鸟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信使一号”便携式通讯器,进行技术通报和前景展望。
当“信使一号”——这个被民间亲切地称为“小灵通”的、只有饭盒大小的奇迹造物,被工作人员端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它简洁而富有工业美感的设计,以及屏幕上亮起的、代表着龙国自主研发的汉字操作系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
这是龙国科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象征!
然而,就在主持人用激昂的语调,介绍完“小灵通”的各项突破性指标,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前排的专家席上响了起来。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请恕我冒昧地打断一下。”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发言者身上。那人正是“国际专利合规审查委员会”的负责人,海归派学者,褚思源教授。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面,是一双显得忧心忡忡的眼睛。他缓缓站起身,对着话筒,用一种沉痛而又充满“责任感”的语调说道:
“‘小灵通’的诞生,无疑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喜事,我个人,也为林舟总师和他团队的卓越才华,感到由衷的敬佩。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但是,作为一名在西方学习和工作了多年的学者,我必须本着对国家、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指出一个被我们当前这种‘胜利’情绪所掩盖的、极其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专利风险!”
“专利风险”四个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人群中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在场的许多人,对这个词汇还相当陌生。
褚教授清了清嗓子,继续他的“表演”:“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对国际上已经形成的知识产权壁垒视而不见!根据我和我的团队,对‘小灵通’部分公开技术特征的初步审查,我们非常担忧地发现,它的许多设计,都与国际主流专利库,尤其是星条国和北极熊帝国已经公开的专利,存在着潜在的、甚至是严重的冲突!”
他举起一根手指,言之凿凿地说道:“比如,它的高频信号处理模块,其滤波器的拓扑结构,与北极熊帝国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在去年申请的一项‘宽频带抗干扰’专利,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七十!再比如,它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其核心的充放电控制逻辑,也极有可能侵犯了星条国德州仪器公司的一项基础专利!”
他的话,如同一盆盆冷水,浇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头上。刚刚还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氛围,瞬间变得凝重和困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