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人星引泉(2/2)
尹喜接过錾子,对准裂缝的边缘轻轻敲打,声音忽然变了——不再是沉闷的“当当”声,而是带着丝空洞的“空空”响。“点点凿。
日头偏西时,崖壁突然传来声脆响,一道水柱从凿开的洞口喷涌而出,溅得人满脸都是。水是温的,带着股淡淡的硫磺味,落在干涸的岩石上,立刻漫开片湿痕。“有水了!”民夫们欢呼起来,有人甚至跳进水柱里,任由泉水浇透全身,像在洗一场重生的澡。
尹喜用手掬起一捧泉水,水滑过指尖,带着股温润的暖意。他望向西南天际,老人星的光芒虽已被暮色掩去,但那道云隙仍在,像天幕上留下的微笑。“这是‘寿泉’。”他对众人说,“《夏小正》说老人星‘春秋出入寿无穷’,这泉也一样,旱时不涸,涝时不溢,能养着关城人。”
他们在泉眼旁砌了个石池,又顺着山势挖了条浅渠,泉水顺着渠蜿蜒而下,像条银色的带子,缠绕在南山的脊梁上。张老栓捧着渠里的水喝了一大口,咂咂嘴:“这水是甜的!比西市的暗泉还甜!”
回到关城时,已是深夜。百姓们闻讯赶来,举着火把站在山道两旁,见泉水顺着渠流下来,都激动得热泪盈眶。陈长老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渠边,用手掬起水,对着南山的方向拜了三拜:“多谢老人星保佑……”
尹喜站在观星台上,望着那道流淌的泉水,又望向西南天际的老人星。星子的光芒比昨夜更亮了些,像颗嵌在天幕上的明珠。他忽然明白,所谓“老人星引泉”,从来不是星子真的指引,而是久旱之后,人心里那份不肯放弃的希望,像星芒一样,总能穿透绝望的云层,找到生机的缝隙。
三日后,尹喜让人在鹰嘴崖立了块石碑,碑上刻着“老人泉”三个大字,旁边刻着《夏小正》里的句子:“老人星见,主泽泉出,泽被苍生,寿与天齐。”百姓们每日都有人往石碑前摆些清水、干粮,不是祭拜,更像是在向这位“引路的老者”道声谢。
李信在《紫气星象录》上写下:
“老人星(南极星)光透云隙,依《夏小正》‘老人星见,主泽泉出’及‘老人一星南极中,春秋出入寿无穷’之说,循星芒方向寻水,果于南山鹰嘴崖得隐泉。
泉水温润,日涌百石,足供关城饮用。旱情虽未全解,然民心大安,不复惶恐。
星象所示,老者之智,在于指引而非赐予。老人星见,非直接降泉,是示水脉之所在;星芒所指,非强行引水,是示人当循迹而寻。久旱之人,易失方寸,星如老者拄杖,在迷雾中指出方向,人若肯循之而行,自能得水。
尝见孩童在泉边嬉戏,问其泉从何来,答曰‘星星送来的’。实则,泉本在地脉之中,星不过是让它为人所知的信使。就像老人的智慧,本在人心之中,只是有时需要一点启示,才能被唤醒。
老人星垂芒,如长者凝视,不语却有千言:绝望处总有生机,只要肯抬头看星,低头寻路。”
写完时,窗外传来泉水流淌的声音,清越如琴。尹喜望着西南天际的老人星,忽然觉得这颗星像位慈祥的老者,正微笑着看着人间——看着那道泉水滋润干裂的土地,看着百姓们脸上重新绽开的笑容,看着希望像泉眼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淌向更远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