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驷示敌向(2/2)
队伍行至二十里处,前方突然传来马嘶。张诚抬手示意停下,借着崖壁的阴影往前探看——黑风口的谷口果然扎着片营帐,篝火的光在帐篷间晃动,隐约能看见拴在帐外的马群,至少有上千匹。更妙的是,草料堆就堆在谷口的空地上,足有几十堆,像座座小山。
“按天驷星的左骖星方位,绕到草料堆西侧。”张诚用手势传令,指尖指向天幕上那颗最亮的星,“那里是下风口,火借风势,烧得最快。”
士兵们借着启明草的微光互相示意,像群夜行的狼,悄无声息地摸到草料堆附近。赵五从怀里掏出火石,刚要打火,却被张诚按住——他看见草料堆旁有两个犬戎哨兵,正背对着他们烤火,腰间的弯刀在火光下闪着冷光。
张诚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两个黑影立刻像狸猫似的窜了出去。不过片刻,哨兵便悄无声息地倒了,连哼都没哼一声。赵五这才引火,火折子凑到涂了松脂的火把上,“腾”地燃起团火苗,他屏住呼吸,等风势转向西,猛地将火把掷向草料堆。
“轰”的一声,干燥的草料遇火就燃,加上风助火势,瞬间便窜起丈高的火苗。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连天上的天驷星都被衬得黯淡了些。帐篷里的犬戎兵被惊醒,光着膀子从帐里冲出来,看见漫天火光,顿时乱作一团——他们的马最怕火,此刻早已惊得人立而起,挣断缰绳四处乱撞。
“撤!”张诚低喝一声,转身就往回走。士兵们按来时的路线回撤,腰上的启明草在黑暗中连成串,像条会发光的蛇。他们身后,黑风口的火光越来越旺,隐约能听见犬戎兵的惨叫和马嘶,混在风声里,竟有种奇异的韵律。
回关的路上,赵五望着天上的天驷星,突然笑道:“你看那星带,好像往回挪了点。”
张诚抬头望去,果然,天驷四星的光带不再往西折,正慢慢归位。他想起尹喜说的“星随事动,事毕星归”,心里不由得叹服——这些天上的星,竟比最可靠的斥候还要准。
寅时的梆子刚响,西瓮城的暗门再次开启。张诚带着三百精兵悄无声息地入城,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烟灰,眼里却闪着光。尹喜已在城楼等候,手里捧着刚沏好的热茶,看见他们回来,抬手擂响了鼓——不是急促的战鼓,是三长两短的收兵鼓,鼓声在关城上空回荡,安稳得像天驷星归位的轨迹。
“先生,全烧了!”张诚接过茶碗,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至少烧了他们半年的草料,马也惊跑了不少。”
尹喜望向黑风口的方向,那里的火光还未熄,映得西方的天空一片通红。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天驷星的光带已基本归位,只是最亮的左骖星,光里还带着点烟火的微红,像刚跑完长途的马,喘着气歇在原地。
“《甘石星经》说‘天驷动则兵动,天驷归则兵宁’。”尹喜放下望远镜,声音里带着疲惫,却透着股笃定,“这把火,能让他们老实些日子了。”
观星台的油灯渐渐亮了起来,守台老卒正在擦拭被风吹脏的星图。天驷星的刻痕旁,尹喜新添了行小字:“星轨如矢,所向必中。”墨迹未干,被晨风吹得微微发卷,像在呼应天上那颗刚刚归位的星。
东方的天际泛起鱼肚白,北极星的光芒渐渐淡了下去。赵五和年轻士兵靠在城楼的垛口上打盹,怀里的启明草已经不亮了,却依旧被他们攥在手里,仿佛那不是草,是从天上摘来的、能指引方向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