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捕蝉(四)(2/2)
它那巨大的头颅转向了海南舰战斗群的方向,蓝光在传感器中流转,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同时,那双巨大的机械手开始了动作,伸向背后武器挂架上那些林林总总、如同金属森林般密集排列的……枪管?
刘瑞方这才真正注意到“先锋级”背部那堪称夸张的挂载系统。
除去常见的、也能在纳米武装上找到原型的放大版装备,那上面最多的还是数十根泛着冰冷金属光泽粗细不一的圆柱形配件。
巨大的机械手精准而迅捷地取下其中之一,动作之流畅稳定,远超刘瑞方对如此庞大机械的想象。
像是一位顶尖工匠在组装一件精密的仪器一般,只见“先锋级”的手指灵巧地旋动、对接,伴随着清脆的金属咬合声和液压锁定的轻响,这些配件被组装成一体更长的枪管。
粒子加速发射器?
刘瑞方认出了这物件上的极具特征的轮廓。受限于材料技术,大型粒子武器难以实现一体化,成本高得令人咋舌。
于是“先锋级”采用的便是这种在战场附近临时组装的折中方案。用一次性配件降低成本,在战前快速拼装出所需的部分。
不过即便如此,一整套一次性配件的成本、即单次发射的费用依然高达近千万人民币。
还是那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组装好的第一根发射管被“先锋级”稳稳地放置在了甲板上。刘瑞方惊觉,两栖攻击舰不应该平整的甲板表面,原来早已经过改装,在“先锋级”脚边布置了数十个巨大的、与发射管契合的固定卡扣。
这和蛟龙突击队的常用火力覆盖战术类似。他们也是通过直接更换弹链式节点破坏炮的炮管来保持火力稳定持续的。
一根、两根、三根……
“先锋级”的双手化作残影,不断地取下配件、组装、然后精准地放置到甲板卡扣中。
“我不想扫刘队长您的兴。”沈靖雯的声音再次响起,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仍在有条不紊地组装着下一根枪管,仿佛这不过是某种日常,“但是我们目前什么都不会做。”
“什么都不做?!”
刘瑞方再也忍不住失声惊呼。
巨大的荒谬感和被戏耍的愤怒瞬间冲上头顶。耗费如此巨资,动用这种前所未见的战略兵器,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海上部署,结果就是……什么都不做?
那前线的作战算什么?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又算什么?
“先锋级”的组装动作微微一顿,它缓缓转过头,似乎早就料到了刘瑞方的反应。
金属头颅再次低垂,幽蓝闪烁的光学传感器聚焦在刘瑞方身上。即使隔着面甲,刘瑞方也能感受到那目光中蕴含的、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
“我需要一个解释!”
刘瑞方几乎是吼了出来,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前线在流血!在拼命!我们有这样的力量,为什么不去支援?”
沈靖雯的解释一字一顿敲打在刘瑞方和所有蛟龙队员的心上:
“因为,黄雀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都应该聚焦在螳螂身上,不应该被鸣蝉干扰。”
黄雀?螳螂?鸣蝉?
这个家喻户晓的比喻暂时压下了刘瑞方心头的怒火。
沈靖雯也适时停顿,似乎是在给刘瑞方消化这句话的时间,然后才继续补充道,话语中带着歉意:
“刘队长,很抱歉现在才告诉你实情。但‘辅助支援’……才是这次行动的主攻……”
“先锋级”组装完最后一根炮管,清空了背后的武器挂架。数十根粒子加速发射器如同指向苍穹的审判之矛,在夕阳下仍旧泛着森然的光泽。
它们只等着与“先锋级”的供能核心连接,融毁路径上的一切阻碍。可是它们却没有指向40海里外的战场,而是分作两批,指向了更深邃的方向。
能量填充的低沉嗡鸣从“先锋级”体内传出,沈靖雯轻吐气息。
“你我,皆是‘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