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血断残尾(三)(1/2)
计划既定,瞬息之间,战场态势为之一变。
南海鲨突击队在两千的率领下迅速排成一列垂直的纵阵,禁锢着海南舰的庞大海柱此刻在明确的战术目标前仿佛也褪去了几分骇人之感。
无人机如被磁石吸引,精准而轻盈地停在每一位尖兵的肩甲上发出轻微的锁定之声,将前线尖兵化作了刘瑞方感知能力的一部分。
两千那个原本粗糙的构想正被后方的“集群大师”以惊人的速度补完、验算,并转化为一套更具可行性的精密战术指令。
无人机上搭载的激光通信器与尖兵对接,紧接着复杂的坐标、时序、安全边界等信息,并未以枯燥的数字、而是被刘瑞方巧妙地编译成一副极其直观的、覆盖于尖兵面甲视野之上的三维动态导引图。
湛蓝色的半透明网格精确勾勒出海柱的完整轮廓,其中不同深度、不同位置被清晰标记为一个个实时微调的光标,辅以简洁的注记与跳动的倒计时。何处需进行电离、何处需要外力约束,一目了然。
这,便是一直以来刘瑞方所见的世界。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集群大师”的主意识显然并未完全倾注于此。他仍分出一部分算力远程操控着另一群深入晦暗海水的无人机,它们正争分夺秒地为“先锋级”那决定胜负的一击铺设着通道。
看着面甲上清晰无比的指引,感受着身旁战友们无声却高效的协同,一股久违的、掌控全局的自信悄然驱散了两千心头的阴霾。
纵然胜负未卜,但这种能够将后背托付给可靠同伴的感觉让她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地略微松弛。
稳中向好,便是天晴。
她轻轻笑了一下,通过小队频道打趣道:“都瞅准自己靶位没?手别抖,谁要是把咱们刘大师刚画好的图蹭花了,回去就加练一百次移动靶。”
频道里安静了一瞬,随即传来“美济”带着讶异的回应:“头儿?队长?你……总算恢复正常了?”
“你才不正常!你全家都不正常!我一直都是这样的!”
“渚碧”紧跟着嘀咕:“乱讲,刚才气氛压抑得我差点以为纳米武装释压了。还是现在好,骂人都带劲,中气十足。”
“赤瓜”也笑着插话:“这样好多了,要是连没心没肺的队长都垮着脸,那我们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着队员们半是调侃半是安心的话语,感受着重新热闹起来的小队频道,两千也微微一怔,随即笑意更深。
队长不只是一个职务,她的情绪就是全队的风向标。绝望与焦躁从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冷静,甚至在绝境中强撑起一份不合时宜的从容,才能带领大家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生机。
“少贫嘴,都安静!”两千笑骂,语气里却带着谁都能听出的温度,“都给老娘打起精神,我好不容易动次脑子,别给我掉链子!”
所有队员面甲下的神色瞬间转为极致的专注,纷纷来到各自的预定位置。
“缓冲第一序列到位!”
“美济”的声音第一个响起,沉稳而迅速。
“缓冲第二序列到位!”
“渚碧”紧随其后。
……
黄蜂背包微调板翼,罕见地,他们的武器轨道上并未搭载常见的长枪重炮。视野中那条由刘瑞方构建的纤细“路径”贯穿海柱,虽不足一指宽,却意味着覆盖周围数米范围的毁灭性能量释放。
此刻,他们只需等待,并确保自己不会被粒子束误触而打成基本粒子。
两千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队员们那如同满弓之弦般的战意,最后望了一眼巍峨的海南舰,目光沉静。
要说不紧张是假的——这计划源于她手,若弄巧成拙,光是愧疚就足以杀死她自己。
“两千。”
熟悉的声音通过无人机传来,扯回她的思绪。那架小无人机艰难地悬停在她面前——刘瑞方的精力也已逼近极限,倘若这次拯救海南舰的尝试失败,那他们将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
“我这边……准备就绪。我想说,无论结果如何,谢谢你带来的希望。尝试过,总好过束手无策。”
“别说不吉利的话。”
两千同样想说谢谢,谢谢对方一直鼓励自己,一直信任自己。于是乎将林亚东的叮嘱抛在脑后,小小地任性了一次,故作神秘地低声道。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一号’现在的事,等一切结束后,我好好的、你好好的、海南舰也好好的,我就告诉你。”
“等等!你说什……”
不给刘瑞方任何追问的机会,她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清晰传出,彻底恢复了往日那位指挥若定、仿佛永远能带领他们啃下任何硬骨头的队长风范。
“这里是现场尖兵‘永暑’,我宣布——海南舰营救计划第一阶段……”
她手臂高高举起,旋即决绝地向前挥落,带出劲风。
“开始!!!”
……
刘瑞方朝着通讯另一端连呼几声,不过两千显然不打算提前揭晓答案。
一旁,沈靖雯的声音轻轻响起,手上操作却未有丝毫迟滞:“前辈,我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才是尖兵。”
一发粒子束迸射而出,同时无人机群精准地将路径上的海水排开,确保攻击最重要的电子能尽可能的作用于海柱,产生足够的爆鸣气。
“你居然还有余力分心?”刘瑞方抽出一丝注意力回应。几乎同时,远端无人机传回画面,粒子束从一名南海鲨突击队队员的身侧钻入海柱。
安全距离与刘瑞方的计算分毫不差。
先是海水剧烈震颤,紧接着无数致密微小的气泡自粒子路径上凭空涌现,形成一根两端细窄、中间鼓胀的白色“羽毛”,在海水中似舞非舞地飘动。
沈靖雯微微颔首,“先锋级”同步映射了这个动作。操作战术机对她精力的消耗远低于尖兵驾驭纳米武装。
“我尊重尖兵,因为你们是对抗海鬼的前辈,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足够尊重是应该的。”融毁的枪管被抛落到脚边,新的攻击不到两秒便再次发出,“话虽如此,像我们这样不使用、或者说不能使用纳米武装的人,私下里难免会有些……不服气吧。”
远处,充满爆鸣气的微小气泡在海柱异常引力而非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彼此追逐碰撞、试探融合。
分隔它们的海水膜不断破裂,细碎的小气泡并入稍大的,稍大的又彼此吞并,最终尽数融合膨胀成一个不规则、却边界分明的乳白色巨型空腔。
“先锋级”发动了六次攻击,六层“缓冲层”也逐一形成,正好与南海鲨突击队的成员数量对应。
每当膨胀的气泡即将从靠近427舰的一端溢出、脱离海柱范围时,最近待命的尖兵便会迅捷靠近,将黄蜂背包的翼板小心探入海柱,如同制作泥塑填补陶土般引导海水覆盖其上——还必须万分谨慎,避免喷口的尾焰引燃这来之不易的混合气体。
而在另一侧,沈靖雯严格遵照刘瑞方的计算调整了粒子加速发射器的“剂量”,确保电离海水的电子在彻底贯穿海柱前便被恰到好处地消耗殆尽——这样一来爆鸣气自是不会溢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