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全球序列:我开局占了第七席 > 第248章 废品站的 “新家2”

第248章 废品站的 “新家2”(1/1)

目录

雪山能量危机解决后,苏晓和团队决定在西部传承站旁边,建一个“共生记忆馆”——这是废品站的“新家”,用来还原婉清当年的废品站,收藏所有与共生相关的记忆物件,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记住共生的起源,记住普通人的力量。

选址在传承站东边的一片向阳坡,这里和当年的废品站一样,能看到大片的向日葵田,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废品站后面的那条小溪很像。开工那天,各地共生站的居民都赶来帮忙:雪山站的居民们运来光滑的冰块,用来做记忆馆的窗户,既能透光又能保温;沙漠站的居民们带来细腻的金沙,混合黏土做墙壁,让墙壁更坚固;草原站的牧民们织了厚厚的羊毛毯,用来铺在记忆馆的地上;森林站的居民们砍来百年硬木,做记忆馆的门框和家具;海岛站的渔民们送来贝壳,用来装饰记忆馆的墙面。

李大叔负责还原废品站的旧物件。他找到一块和当年废品站院子里一样的老磨盘,用砂纸一点点打磨,磨掉上面的锈迹,然后在磨盘上刻上“共生起源”四个字;他还复刻了自己当年的修鞋摊,摊上放着一把旧修鞋锤——是他当年用了十几年的那把,后来在战斗中损坏了,他又用硬木和铁皮修好了;他甚至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废品堆模型,里面放着一些旧零件、破布,和当年婉清用来搭建第一个共生装置的零件很像。

张奶奶则负责布置记忆馆的“生活角”。她在角落里放了一个小小的灶台,灶台上摆着一个粗陶锅,锅里装着晒干的桂花和艾草——是当年婉清用来煮桂花粥的锅的复刻版;旁边的木架上放着几个艾草香囊,和当年婉清做给苏晓的一模一样;她还在墙上挂了一串干辣椒和玉米,就像当年废品站的屋檐下挂着的那样,充满生活气息。

苏晓和苏衍则负责整理婉清的遗物。他们把婉清的日记放在记忆馆的正中央,旁边放着双玉(守护玉和传承镯)的复制品,还有婉清当年穿的一件浅蓝色布裙——裙摆处有一块补丁,苏晓找了和当年一样的布料,亲手缝上去的;他们还收集了各地居民的“共生记忆”:老周的旧锄头,上面有他种向日葵时留下的划痕;巴图的羊毛剪,剪过无数只羊的羊毛;陈医生的旧听诊器,听过很多患者的心跳;甚至还有石垣的艾草手环,小岩做的第一块桂花糕的模具。

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用彩笔在记忆馆的墙上画画,画着婉清在废品站种向日葵的场景,画着苏晓和苏衍激活共生能量的场景,画着各地居民一起建设共生站的场景,画着张奶奶做桂花糕、李大叔修工具的场景,色彩鲜艳,充满童趣。

一个月后,共生记忆馆正式建成。开馆那天,各地共生站的代表都来了。走进记忆馆,就像回到了当年的废品站——老磨盘在阳光下发着光,修鞋摊旁边放着小板凳,生活角的灶台上仿佛还飘着桂花粥的香气,墙上的画充满活力。

婉清的日记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有一个能量播放器,轻轻一碰,就能听到婉清的声音——是苏晓通过共生能量,从日记的能量残留里提取出来的:“今天,苏晓和苏衍种的向日葵发芽了,小小的,很可爱。我想,共生的种子,也会像这向日葵一样,慢慢发芽,长大,开遍每个角落。”

老周站在旧锄头旁,眼里满是感慨:“没想到我这把破锄头也能进记忆馆。当年我就是用它种向日葵,后来跟着大家一起守护共生站,现在想想,普通的工具,只要带着心意,也能做了不起的事。”

石垣看着墙上的画,指着画里的小女孩说:“这个给我艾草手环的小女孩,现在应该也长大了吧。我以后要好好保护这个‘新家’,不让任何人破坏它。”

苏晓站在记忆馆的门口,看着眼前的向日葵田,看着走进记忆馆的每个人,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个“新家”不只是一个建筑,更是共生的根,是普通人的记忆,是所有共生者的精神家园。以后,不管走多远,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初心,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