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22章 商业帝国的第一步

第22章 商业帝国的第一步(2/2)

目录

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出好价钱。这个平衡点,需要他利用系统日志仔细拿捏。

其次,市场。

谁会买?

目标客户自然不是那些发达国家,而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那些正处于冲突、动荡,或者急需提升国防能力但又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国家。

中东、非洲、东南亚……

这些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当然,这涉及到复杂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准则,不是他一个技术人员能够决定的,必须由国家层面来统筹。

但至少,他可以提供“产品”和“技术方案”。

再次,渠道和保密。

军火贸易极其敏感,必须通过国家严格控制的渠道进行。

如何生产、如何运输、如何交易、如何规避风险,都需要一套极其严密和专业的体系。

同时,利用系统日志进行的技术升级,也必须严格保密,不能让核心技术外泄。

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密制度和反间谍措施。

最后,风险。

政治风险、外交风险、技术泄露风险、甚至是被卷入不必要冲突的风险……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姜晨越想越觉得,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值得尝试。

它不仅能解决眼前的资金困境,为解锁系统科技、推动工厂乃至国家工业升级提供“燃料”,更能通过武器出口,间接提升国家在某些地区的影响力,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能够说服足够高层级的决策者,让他们看到这条路背后的巨大利益和战略价值,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第一步,还是要把眼前的任务完成好。”

姜晨收回了飘远的思绪,眼神重新变得专注。

无论是引进罗马尼亚机床,还是未来可能涉足的军火贸易,都需要他首先在龙阳军工厂站稳脚跟,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1000支改良步枪,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他需要尽快熟悉车间的每一个环节,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极限,优化加工工艺,培训工人,确保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也要开始利用系统日志,悄悄地对步枪的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不仅仅是满足军方提出的指标,更要为未来的“出口版本”打下基础。

比如,能否在不显著增加成本和工艺复杂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枪管寿命?

能否改进供弹机构,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更高?

能否优化人机工效,使其更适合不同体型的士兵使用?

能否简化某些部件的设计,使其更便于大规模生产和维护?

这些细节上的改进,看似不起眼,但在真实的战场上,却可能直接影响武器的效能和使用者的评价。

而在军火市场上,口碑和实战表现,往往就是最好的广告。

想到这里,姜晨的脚步加快了。

他需要立刻回到办公室,整理关于罗马尼亚机床需求的详细报告,同时,也要开始着手,对那款寄托着无数期望的改良步枪进行小规模量产,最好是能在南方的“试验场”上充分展示其龙国独有的暴力美学。

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很多,但姜晨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幅模糊而又坚定的蓝图。

他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将这幅蓝图,变成现实。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这座机器轰鸣、充满铁锈与汗水味道的龙阳军工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