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铁流初铸,希望在手(1/2)
姜晨口中的“最新尺寸公差”,自然是经过【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优化后的数据。
他并没有直接拿出全新的图纸,那太过惊世骇俗。
他选择在现有63式步枪图纸的基础上,对关键部位的尺寸、公差、材料热处理工艺等,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和指导。
这些改动,单个来看或许不明显。
但组合起来,却能对步枪的整体性能产生质的提升。
看到姜晨这个技术负责人、大学生“干部”二话不说就亲自上机床干活,而且动作娴熟,一看就是行家里手。
所有的工人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整个06车间,如同一个沉睡许久后被注入强心剂的巨人,猛地苏醒过来!
“嗡嗡嗡——”
“滋啦——”
“哐当——”
“哒哒哒——”
车床旋转的声音响起,砂轮磨削的火花飞溅,锻锤敲击毛坯的声响传来,钻头切削金属的声音不绝于耳。
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不再是杂乱的噪音,而是一曲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工业交响乐。
王师傅拿着零件清单,在库房和车间之间来回奔走,协调着各种规格的钢材和半成品。
络腮胡子站在一台大型铣床前,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进刀量,加工着机匣毛坯。
眼镜则拿着千分尺和量块,一丝不苟地检验着刚刚车削出来的零件。
年轻的工人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搬运物料、清理铁屑、辅助操作,车间里热火朝天。
姜晨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他操作着车床,神情专注,双手稳定而精确。
刀具在他的控制下,如同最灵巧的画笔,在旋转的金属零件上刻画出精准的线条和轮廓。
经过系统日志优化的枪机组件,其内部结构和配合精度要求极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必须亲自把关,确保这些核心部件的加工质量。
时间在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中飞速流逝。
一天,两天,三天……
车间里的灯光从白天亮到深夜。
工人们轮班上阵,机器几乎没有停歇。
姜晨更是以身作则,除了必要的吃饭和短暂休息,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车间里。
不是亲自操作关键工序,就是指导其他工人解决技术难题,或者拿着图纸和量具,反复核对每一个零件的尺寸。
老旧设备的问题也确实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时有发生。
不是这台车床的主轴有些微跳动,影响了光洁度,就是那台磨床的导轨磨损,导致直线度稍有偏差。
每当这时,姜晨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和经验,指导老师傅们进行调整、补偿,或者干脆修改加工工艺,绕开设备的缺陷。
他的冷静、专业和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彻底征服了车间的每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