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龙国人还想玩雷达?(2/2)
米勒点点头,表示赞同:“艾米丽说得对。回想一下我们在南方的经历吧。我们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拥有各种先进的侦察监视手段,甚至部署了早期的声波定位系统和雷达原型机。可结果呢?那些该死的猴子,扛着60、82迫击炮,在丛林里钻来钻去,打几炮就跑,我们往往连他们的影子都抓不到。我们的炮兵反应再快,等105炮弹落下去的时候,对方早就转移到下一个发射点了。我们的步兵巡逻队,更是深受其害,多少次伤亡都是拜这些神出鬼没的迫击炮所赐?”
艾米丽接过话头,推了推眼镜:“是的。目前主流的反炮兵技术,主要有声测和雷达两种。声测系统相对简单廉价,但精度差,易受环境噪音干扰,定位距离近。雷达技术潜力更大,理论上可以通过捕捉炮弹飞行轨迹,逆向解算出火炮位置。我们鹰酱在这方面起步最早,从二战末期就开始研究,现在的AN/MPQ-4和更新的AN/MPQ-10,在探测中远程火炮和火箭炮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实战效果。”
“但是,”她话锋一转,“对于迫击炮这种弹道高抛、初速较低、飞行时间短的目标,雷达探测的难度极大。首先,雷达波束需要精确地捕捉到那枚小小的、高速飞行的炮弹,尤其是在它弹道最高点附近的那一小段时间。其次,复杂的山地地形会产生大量的杂波干扰,让雷达难以分辨真实目标和虚假回波。还有气象因素,雨、雾、甚至浓密的树叶,都会衰减雷达信号,影响探测距离和精度。”
“更别提成本和维护了。”艾米丽补充道,“以AN/MPQ-10为例,它的核心是相控阵天线和高速计算机,这绝对是我们的尖端技术。”
“不算研发成本,单套系统的造价就高达近百万美元!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对后勤保障要求极高。我们自己装备的数量也有限,主要部署在欧罗巴对抗埃维苏集群的关键节点。卖给龙国?先不说国会那帮老爷们会不会同意,光是价格,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了。冯振国不感兴趣,一点也不奇怪。”
哈里森被米勒和艾米丽一唱一和地说得有些哑口无言。
但他仍旧嘴硬:“就算我们的雷达不完美,也比他们什么都没有强!至少能提供预警,能大致判断出敌人的发射方向和区域,总比现在这样被动挨打强吧?他们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或许吧。”米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但龙国人有他们自己的逻辑。有时候,压力也是动力。让他们在碰壁中自己去摸索,也许……反而能走出一条我们意想不到的路来。别忘了,他们在某些领域,比如核技术和导弹,不也是在我们的封锁和毛熊的背弃下,硬生生搞出来的吗?”
他端起咖啡杯,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重重阻隔,看到那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度内部正在悄然酝酿的风暴:“总之,我们的任务是观察、分析、有限度地施加影响,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冯振国拒绝了雷达,但接受了我们援助的情报,这就够了。让龙国和毛熊支持的猴子在南疆打得越热闹、越持久,就越符合我们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至于他们死多少人,用什么方法去反制迫击炮……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哈里森悻悻地坐回椅子上,不再争辩。
他知道米勒说的是对的,CIA的行事准则从来不是慈善,而是冰冷的利益计算。
但他心里依旧憋着一股火,既有对龙国人“不识抬举”的恼怒,也有对前线那些士兵命运的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空调系统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以及墙上电传打字机偶尔“咔哒”作响,从遥远的兰利总部传来新的指令或情报。
鹰巢里的算计,与远方战场上的血与火,似乎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维度,却又通过无形的丝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