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78章 新的挑战(求首订)

第78章 新的挑战(求首订)(1/2)

目录

“厂长,这个任务……对我们厂来说,挑战很大啊。”

姜晨有些担忧地说道。

“我们厂的主业是机械加工和武器制造,在雷达技术,特别是这种需要复杂信号处理和弹道计算的专用雷达方面,我们几乎没有什么积累。工程师是有的,但大多是机械、材料、火炮设计方面的专家。电子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主要负责维护设备和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要让他们从零开始搞反炮兵雷达,恐怕……”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确: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让一个擅长造枪造炮的工厂去研制尖端的雷达系统,这跨度实在太大了。

听到姜晨这么说,王建国脸上的凝重更深了,他沉重地点了点头:“是啊,我何尝不知道难度有多大?接到这份通知的时候,我跟你一样,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事儿咱们干不了。咱们厂那几个搞无线电的同志,让他们修修电台、鼓捣鼓捣步话机还行,搞雷达?还是反炮兵雷达?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研制反炮兵雷达,别说是龙阳军工厂,就是放眼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是个难题。

如果不是因为困难,冯振国军长也不至于需要全国招标,多家工厂齐心协力去完成这个项目了。

王厂长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和不甘:“可是,小姜,你看看这份通知的措辞!‘紧急研制’、‘最短时间’、‘前线急需’!这说明什么?说明前线的仗打得不容易,说明我们的战士正在因为缺少这种装备而付出不必要的牺牲!南云军区的冯司令,那也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战将,不是万不得已,他会用这种近乎命令的口吻向我们这些军工厂下‘招标’吗?”

王厂长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情绪有些激动:“我知道,其他几个兄弟单位,比如专攻电子技术的安西研究所,或者航空系统的蜀都厂,他们的技术基础比我们好得多,成功的希望也比我们大。按理说,这任务轮不到我们龙阳厂来操心。”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姜晨:“但是!我就是不甘心!凭什么咱们龙阳厂就只能敲敲打打,造点枪炮零件?凭什么一遇到高精尖的技术难题,咱们就得靠边站?你这次去尼亚罗马,不是也证明了,只要敢想敢干,办法总比困难多吗?你连那些眼高于顶的尼亚罗马人都搞定了,弄回了这么先进的机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工厂现状的焦虑和对突破的渴望。

引进先进机床固然重要,但那只是解决了“制造”层面的问题。

而掌握核心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在电子信息这种未来战争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才是让龙阳厂真正脱胎换骨、不再受制于人的关键!

他将希望寄托在了姜晨身上,这个两次创造奇迹的年轻人身上。

虽然他不知道姜晨到底有什么底牌,但他隐隐觉得,姜晨或许真的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或许是大学生的身份,或许...是他眼底那抹为了龙国军工而赴汤蹈火的勇气吧。

姜晨沉默地听着王建国的话,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他理解厂长的焦虑和不甘,更明白这份紧急招标通知背后,那是前线战士用鲜血写成的。

反炮兵雷达……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份文件。

脑海中,那台刚刚运抵、还未拆封的AF-85坐标镗床的影像一闪而过。

紧接着,FU-325、RU-280的身影也浮现出来。

雷达系统,除了核心的电子部件和复杂的软件算法外,同样也离不开高精度的机械结构支撑。

例如,雷达天线的精密驱动机构、高稳定性的基座和塔架、精确制造的波导管和馈源等等。

这些部件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到雷达波束的指向精度、扫描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或许……引进的这些精密机床,正好能为反炮兵雷达的“硬件”制造提供关键支持?

特别是那台AF-85,如果按照系统的方案进行升级改造,其五轴联动的高精度加工能力,完全可以用来制造雷达天线反射面或者其他复杂精密的核心结构件!

想到这里,姜晨心中一动,立刻沉下心神,沟通脑海中的星际军工系统。

“系统,查询关于反炮兵雷达的技术资料和研制方案。”

淡蓝色的光幕在他意识深处展开,数据流快速滚动。

检索关键词:反炮兵雷达(Couter-batteryradar)

技术节点:蓝星,20世纪70年代末

匹配技术路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