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19章 沪上晨曦小笼香,船厂巨擘吐衷肠

第119章 沪上晨曦小笼香,船厂巨擘吐衷肠(2/2)

目录

他们看向姜晨的目光,也充满了好奇和善意。

“这位是我们的副总工程师,李卫国同志,主管舰船动力系统。”秦海东指着身边一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介绍道。

李卫国向姜晨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

“这位是我们的船体结构专家,王淑芬同志,我们厂里为数不多的女总师之一。”秦海东又指向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雅的中年女性。

王淑芬向姜晨露出了友善的微笑。

“还有这位,是我们舰载武器系统方面的负责人,赵振华同志。”秦海东介绍了一位看起来比较年轻,但看起来精明强干的男子。

姜晨一一与他们握手问好,感受到了这些龙国船舶工业中流砥柱们的热情和淳朴。

他们身上没有丝毫的官僚习气,只有对技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忱。

简单的寒暄过后,秦海东便亲自带着姜晨,开始参观A区的核心地带。

在巨大的室内船坞中,姜晨看到了正在建造的、龙国最新一代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

虽然与他梦中那些科幻战舰相比,这些现实中的舰艇显得有些“娇小”和“简陋”,但它们那逐渐成型的钢铁身躯,依旧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感。

工人们在巨大的船体上忙碌着,焊接、打磨、安装设备,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秦海东在一旁,如数家珍般地向姜晨介绍着这些舰艇的设计理念、性能指标以及采用的各种新技术。

姜晨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提出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比如舰艇的动力系统选择、雷达电子设备的集成、武器系统的配置等等。

他的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引得秦海东和几位副总工频频点头,对这个年轻人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知识暗暗称奇。

参观过程中,秦海东等人并没有因为姜晨是“外行”(毕竟姜晨的主攻方向是陆军装备和雷达),就对他有所保留或轻视。

相反,他们非常坦诚地向姜晨介绍着目前龙国在舰船设计和建造方面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一艘正在进行舾装的051型导弹驱逐舰旁,秦海东指着舰艏那显得有些拥挤和杂乱的设备布局,叹了口气说道:“姜晨同志,你可能也看出来了,我们现在造船,最大的困境之一,就是系统集成度不高,舰上空间利用率低。”

他苦笑着解释道:“我们的舰载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很多都是各个厂家独立研制的,接口标准不统一,体积也偏大。想要把这些东西都塞进有限的舰体空间里,还要保证它们能够协同工作,互不干扰,难度非常大。你看我们这051,为了容纳各种设备,舰面显得非常凌乱,不仅影响了隐蔽性能,也给日常维护带来了很多不便。”

副总工李卫国也接口道:“还有动力系统,这也是我们的一块心病。目前我们主力舰艇使用的蒸汽轮机,虽然可靠性还行,但体积大、功率密度低、加速性能差,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想要造出更大、更快、更强的战舰,没有一颗强劲的‘心脏’可不行啊!”

王淑芬也跟着补充道:“在舰用钢材和焊接工艺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直接影响到我们舰艇的结构强度、抗损性和使用寿命。我们一直希望能采用更高强度、更耐腐蚀的新型合金钢,但国内的冶金工业暂时还跟不上。”

“而且我们的舰载武器系统,小型化、通用化和智能化程度也不够。你看这些导弹发射架,占地方不说,备弹量也有限,再装填速度也慢。跟国外那些先进的垂直发射系统比起来,差距太明显了。”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造船厂现在面临的困难,很多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将龙国海军装备建设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毫不避讳地展现在了姜晨面前。

他们并没有因为姜晨是“客人”就粉饰太平,也没有因为担心“家丑外扬”就遮遮掩掩。

这种坦诚和务实的态度,让姜晨深感敬佩。

他知道,这些问题,都是长期以来困扰龙国船舶工业和海军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瓶颈、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有限的资金投入。

姜晨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蹙起,脑海中却在飞速地运转着。

系统商城里,关于舰船动力、特种钢材、垂直发射系统、先进雷达电子设备的技术,可谓是琳琅满目。他刚刚到账的那两千五百万积分,似乎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系统集成度不高……舰上空间利用率低……”姜晨的目光,落在那艘051驱逐舰略显杂乱的甲板上,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能有一种全新的舰船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所有子系统的模块化和高度集成,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再如果……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大幅度提升舰艇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同时还能兼顾隐身性能和抗损性……”

一个个大胆的、甚至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他想起了一些前世只在概念图或者科幻电影里才见过的、极具未来感的舰船设计。

秦海东等人见姜晨听完他们的诉苦后,便陷入了沉思,也不再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他们知道,年轻人,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提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案。

良久,姜晨才缓缓抬起头,眼神有些异样。

他看着秦海东,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又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缓缓开口问道:

“秦总工,各位前辈,我有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如果……我们尝试一种……全新的舰体构型,比如说……一种……三体船型,或者……一种穿浪双体船型,会不会……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目前面临的困境呢?”

三体船型?穿浪双体船型?

秦海东和几位副总工闻言,都是一愣,脸上露出了茫然和不解的神情。

这些名词,对于他们这些浸淫传统单体船型设计数十年的专家而言,实在是太过陌生和……超前了。

他们甚至一时间都无法想象,那种奇特的船型,用在军用作战舰艇上,会是什么样子。

而这,也正是姜晨留下的那个,足以再次震惊整个龙国船舶工业界的“钩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