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意外之客(1/2)
黄浦江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带着咸湿气息的江风吹拂着沪东造船厂那广阔而繁忙的码头。
姜晨站在招待所的窗前,望着远处正在进行吊装作业的巨大龙门吊,心中思绪万千。
转眼间,他在这座龙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已经待了将近半个多月。
这半个多月里,秦海东总工程师几乎是倾囊相授,带着他跑遍了A区的各个角落,从船体设计室到正在建造的舰船分段,从动力车间到武器舾装平台,让他对现代舰船的建造流程和技术细节,有了远超普通人的认知。
而姜晨,也凭借着他那超前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秦海东等一批船舶工业的顶尖专家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
从最初石破天惊的“三体船型”和“穿浪双体船型”概念,到后续关于模块化设计、综合电力推进、舰载高能武器等前瞻性技术的交流,每一次都让这些浸淫船舶领域数十年的老专家们大呼过瘾,也让他们对这个年轻人惊人的创造力和知识储备叹为观止。
临别的前一晚,秦海东特意在厂里的小食堂设宴,为姜晨送行。
几杯略带苦涩的本地黄酒下肚,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总工程师,也敞开了心扉。
“姜晨同志啊,”秦海东端着酒杯,眼神中带着几分醉意,也带着几分沉重,“你提出的那些设想,实在是……太及时,也太重要了!我们这些人,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有时候思路难免僵化。你的到来,简直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说实话,我们海军……苦啊!眼看着鹰酱的航母编队在咱们家门口耀武扬威,眼看着脚盆鸡的海上力量在鹰酱的扶持下死灰复燃,我们这些搞海军装备的,心里憋着一股火,却又无处发泄!”
“不是我们不想造大船,不想造好船!”秦海东的声音有些哽咽,“实在是……国力有限啊!就算是一艘驱逐舰,从设计到下水,再到形成战斗力,那耗费的资金、资源和时间,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个无底洞!更别提航母、核潜艇那些真正的‘吞金巨兽’了!”
姜晨默默地听着,心中也感同身受。
这半个多月来,他通过与秦海东等人的深入交流,以及自己对沪东造船厂现有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观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个时代龙国海军所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的龙国,的确是经济基础薄弱,整体工业水平不高,尤其是在高端材料、精密加工、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海军装备上,就是舰艇吨位小、技术含量低、系统集成度差、缺乏远洋作战能力。
想要打造一支能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走向深蓝的现代化远洋海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不是光靠他姜晨的系统,或者说龙阳军工厂的某几项突破性技术,亦或是沪东造船厂在舰船设计上的一些创新,改变一两个关键的‘零件’就能一蹴而就的。
海军,这个被誉为“吞金兽”的军种,其发展壮大,依靠的永远是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否则,就会像后世的毛熊帝国一样,即便倾尽国力打造了一支在纸面数据上足以与鹰酱海军在四大洋正面对抗的庞大远洋舰队,也因为国家经济的崩溃和后续的解体,而使得那些曾经令西方世界胆寒的钢铁巨舰,最终落得个锈迹斑斑、提前退役甚至被当成废铁拆解的悲惨下场。
那种场景,想起来就令人扼腕叹息。
这条路,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
“秦总工,我明白您的心情。”姜晨端起酒杯,与秦海东轻轻一碰,语气坚定地说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虽然我们现在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找准了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我们龙国的海军,也能像我们梦寐以求的那样,劈波斩浪,走向深蓝,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秦海东看着姜晨那年轻而充满自信的脸庞,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眼中的沉重和无奈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燃的希望和决心。
“说得好!姜晨同志!”秦海东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就气馁!我已经决定了,回去之后,我马上就向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装备部打报告,详细阐述你的那些新思路、新理念,争取尽快成立一个由我们沪东造船厂牵头,联合14所、你们龙阳军工厂以及国内相关材料、动力研究机构的联合研发部门!”
他眼神坚毅:“我知道,很多你提到的先进技术,比如什么三体船、穿浪双体船,还有什么综合电力推进、电磁炮,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储备,想要在短期内完全实现,难度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但是,总要有人踏出这第一步!哪怕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它完全实现的那一天,但只要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那也是功不可没!”
“对!总要踏出这第一步!”姜晨也被秦海东的豪情所感染,举杯共饮。
……
告别了热情款待的秦海东总工程师和沪东造船厂的同志们,姜晨带着对龙国海军未来的深切思考,以及满满的收获,踏上了返回龙阳军工厂的路途。
从繁华的沪上到内陆的龙阳,即便是乘坐火车,也需要辗转几天的时间。
再加上之前在沪东造船厂逗留的半个多月,算下来,他离开龙阳军工厂,已经有将近一个月了。
这一路上,姜晨并没有闲着。
白天,他会仔细回顾在沪东造船厂的所见所闻,将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一一记录下来,并结合系统商城中的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推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