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盛名之下(2/2)
他转头看向冯振国首长,赞叹道:“冯首长,贵国能够拥有像姜总工程师这样年轻有为的国防科技人才,实在是令人羡慕。我相信,有这样的人才,贵国的国防力量一定会日益强大。”
冯振国哈哈大笑:“法里斯大臣过奖了。我们龙国向来重视人才培养,姜晨同志是我们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我们也非常高兴,他设计的产品能够得到贵国朋友的认可和青睐。”
寒暄过后,众人重新落座。
钱主任也在此,他坐在冯振国下首,此刻微笑着对姜晨说道:“姜晨同志,你这次去沪东造船厂,收获不小吧?秦总工的报告,我们都看了,很有启发。不过今天,主要还是配合伯拉阿使团的参观和交流。”
姜晨点点头:“是的,钱主任。沪东之行确实学到了很多。关于伯拉阿使团的安排,我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法里斯大臣显然对姜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身体微微前倾,看着姜晨,好奇地问道:“姜总工程师,我们非常好奇,您是如何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能构思出像‘前哨一号’这样复杂而精确的雷达系统,以及‘焚风’那样威力巨大而又便携的单兵武器的?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哈利勒将军也补充道:“是的,我们军方的技术人员对这两款装备进行了初步的评估,都认为其设计理念非常先进,许多技术细节的处理也堪称巧妙。特别是‘前哨一号’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焚风’云爆弹的装药能量密度和起爆控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两位外宾的提问,姜晨略作思索,平静地回答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我从小就对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比较感兴趣,喜欢琢磨这些东西。在设计‘前哨一号’和‘焚风’的时候,主要还是基于实战需求出发。”
他继续解释道:“比如‘前哨一号’,当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定位敌方的纵深炮兵阵地,以减少我方前沿部队的伤亡,并为我方炮火反击提供精确指引。围绕这个核心需求,我们借鉴了一些当时国际上已有的反炮兵雷达技术,并结合我们自身的技术储备和战场环境特点,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比如采用了新的相控阵天线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以提高探测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至于‘焚风’单兵云爆弹,”姜晨顿了顿,继续说道,“则是为了解决我军在攻坚作战中,特别是针对敌方坚固工事、火力点以及城市巷战中隐藏的敌人时,缺乏一种轻便高效的单兵面杀伤武器的问题。我们希望有一种武器,既能由单兵携带,操作简便,又能对一定范围内的有生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云爆弹的原理恰好符合这种需求,我们主要是在燃料配方、引信设计和发射装置的轻量化方面下了一些功夫。”
姜晨的回答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既没有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他在设计过程中的专业素养和对技术关键点的把握。
法里斯大臣和哈利勒将军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赞赏。
“精彩!太精彩了!”法里斯大臣由衷地赞叹道,“姜总工程师的解释,让我们对这两款武器的设计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将其完美结合并创造出如此优秀产品的,却是凤毛麟角。”
哈利勒将军则更关心实际应用:“姜总工程师,我们了解到,‘焚风’在南疆战场上对付那些隐藏在丛林和山洞里的敌人,效果非常显著。不知道它在攻击一些半永固式的野战工事,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碉堡时,效果如何?”
姜晨回答道:“‘焚风’的主要毁伤机理是利用云爆剂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超压场和耗氧效应。对于一般的野战工事和土木工事,其毁伤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如果直接命中其射击孔或者通风口,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气流也足以杀伤内部人员,并破坏其内部设备。如果想要彻底摧毁结构,则可能需要多发命中或者配合其他攻坚手段。”
“明白了。”哈利勒将军点点头,显然对姜晨的专业回答非常满意。
冯振国首长看着双方交流融洽,适时地说道:“法里斯大臣,哈利勒将军,我们知道贵方对‘前哨一号’和‘焚风’非常感兴趣。今天既然姜晨同志也回来了,我们下午可以安排各位去我们的试验场,亲眼看一看这两款装备的实际演示,并让姜晨同志和我们的技术人员,为各位做更详细的技术讲解。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太好了!”法里斯大臣眼睛一亮,立刻说道,“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能够再次亲眼见证这两款武器的威力,并与总设计师当面交流,这将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虽然他们之前在战场上已经亲眼见识过了这两款武器的效果,但是能在靶场上再体验一次,何乐而不为呢。
哈利勒将军也露出了期待的神情:“我们非常期待下午的演示!”
钱主任也笑着补充道:“除了‘前哨一号’和‘焚风’,我们龙阳军工厂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产品,如果各位有兴趣,我们也可以一并安排参观和介绍。这次贵我双方的合作,金额巨大,意义深远,我们希望能借此机会,全方位地向贵方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实力。”
法里斯大臣笑道:“钱主任太客气了。这次五个亿美金的采购大单,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贵国的诚意和贵国军工产品的卓越性能。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必将更加广阔和深入。”
五个亿,对于这些石油大国而言,不过洒洒水这么简单,只要能提供足够好的装备,那么照单全收。
会客室内的气氛,因为姜晨的到来和下午演示的约定,变得更加热烈和融洽。
姜晨坐在那里,听着双方高层你来我往的交谈,心中也对这次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不仅仅是一笔军火交易,更是两国之间一次重要的战略互动。
而他,以及他所设计出来的武器,正处在这场互动的中心。
他能感受到来自伯拉阿使团成员们那种毫不掩饰的、甚至带着几分炽热的目光,这种目光中充满了对先进技术的渴望,对强大武器的向往,以及对他这位年轻设计师的好奇与尊重。
这让姜晨在感到些许压力的同时,也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军工人,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争取利益,为军队提供精良的装备,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午宴安排得非常丰盛,充满了地方特色。
席间,法里斯大臣和哈利勒将军频频向姜晨举杯,询问着各种关于武器设计、材料工艺甚至是他个人成长经历的问题。
姜晨都一一得体作答,他清晰的思路、专业的知识和谦逊的态度,赢得了伯拉阿使团所有成员的一致好感。
陈东升在一旁看着,心中暗自点头。
姜晨这小子,不仅技术过硬,这待人接物的本事,也是越来越成熟了。
把他推到台前,果然是正确的决定。
冯振国首长更是满脸笑容,不时地插话,向客人们介绍着龙阳军工厂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言语间充满了对工厂和麾下人才的自豪。
一顿午宴,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