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28章 克里姆林宫的算盘

第128章 克里姆林宫的算盘(2/2)

目录

米格-23ML/MLD是米格-23系列中的重要改进型号,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和更先进的“蓝宝石-23ML”雷达,具备了下视下射能力,可以发射R-23/24中距空空导弹,整体作战效能较早期型号大幅提升。

苏-17/22系列则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载弹量大,对地攻击能力强。

负责军工生产的官员补充道:“伊万诺夫同志,这些装备我们都有现成的生产线,只要中央做出决定,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生产和交付。当然,相关的培训和技术保障工作,也需要同步跟上。”

伊万诺夫同志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一直没有发言,但显然是重量级人物的军方代表——坦克装甲兵总局的副局长,瓦西里·伊里奇中将。

“瓦西里同志,关于地面装备,特别是坦克方面,你有什么看法?叙利亚同志目前装备的T-55,在面对犹太国可能装备的M60A1甚至更先进坦克时,压力恐怕不小。”伊万诺夫同志问道。

瓦西里·伊里奇中将身材不高,但目光沉稳,他沉吟片刻,说道:“伊万诺夫同志,您说得对。T-55虽然是我们成熟可靠的装备,但在火炮威力和装甲防护方面,与鹰酱的M60A1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更不用说他们可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更先进的西方坦克技术。”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我们最新一代的主战坦克,T-72‘乌拉尔’,性能非常优异,无论是火力、防护还是机动性,都全面超越,甚至是碾压了M60A1。如果能够向叙利亚同志提供T-72,无疑将极大地增强他们在地面战场上的对抗能力。”

T-72主战坦克,是联邦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装备的新一代主战坦克,装备了125毫米滑膛炮,复合装甲,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没有之一。

然而,瓦西里·伊里奇中将话锋一转:“但是,伊万诺夫同志,T-72是我们联邦陆军的绝对主力,其核心技术,特别是复合装甲的配方和结构,以及火炮和火控系统的关键参数,都属于最高机密。直接向叙利亚出口原版的T-72,恐怕……风险太大。一旦技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会议室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尴尬起来。

所有人都明白,T-72对于联邦陆军的重要性。

“那么,瓦西里同志,你的建议是?”伊万诺夫同志追问道。

瓦西里·伊里奇中将回答道:“伊万诺夫同志,我认为,我们可以考虑向叙利亚提供一种……经过技术处理的T-72出口型号。我们可以保留其125毫米主炮的强大火力,但在装甲防护方面,采用相对简化的匀质钢装甲,或者取消部分复合装甲模块。在火控系统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一些配置,比如不提供激光测距仪或者夜视能力较弱的观瞄设备。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出口型坦克的战斗力,使其足以对抗M60A1,又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核心技术不被泄露。”

这种做法,在国际军火贸易中并不罕见,通常被称为“猴版”或“阉割版”。

即在出口武器时,对其性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削弱或技术降级,以防止核心技术外流,同时也能维持本国军队装备的技术优势。

伊万诺夫同志听完瓦西里·伊里奇中将的建议,沉思了片刻。

这确实是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

既能满足叙利亚方面提升地面突击力量的迫切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联邦自身的核心军事利益。

而且即便是猴版T72,也足以碾压鹰酱那些老掉牙的坦克。

125毫米穿甲弹能在2000米距离上轻松撕开任何西方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然后把里面的驾驶员烧成灰。

“很好。”伊万诺夫同志最终点了点头,“关于向叙利亚提供‘萨姆-6’防空导弹系统、米格-23ML/MLD截击机、苏-17/22战斗轰炸机,以及经过技术处理的T-72出口型坦克的建议,我会尽快向中央政治局提交报告,争取早日批准。”

他环视了一圈众人,语气变得严肃:“同志们,中东地区的局势,关系到我们联邦的全球战略利益。我们必须给予我们的阿拉伯朋友们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我们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检验我们武器装备的实战效能,为我们未来的国防建设积累经验。”

“鹰酱想要在中东地区削弱我们的影响力,我们偏要在这里扎下更深的根!他们想通过代理人战争来消耗我们,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联邦的武器,联邦的军事思想,是经得起任何严峻考验的!”伊万诺夫同志的声音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他相信,凭借联邦强大的军事工业和技术实力,以及在阿拉伯世界中深厚的影响力,一定能够在这场新的中东冲突中,挫败鹰酱的图谋,维护联邦的国家利益。

会议室外的天空,依旧阴沉。

但克里姆林宫内的决策者们,已经为遥远的中东战场,规划好了新的棋局。

一批批更先进的苏式武器,以及伴随而来的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即将踏上前往叙利亚的征途。戈兰高地的战火,也因为这些来自北方的“支援”,而平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对于叙利亚而言,这些来自“老大哥”的最新承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但他们也清楚,武器终究是死的,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浴血拼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