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五百万的人型超算(1/2)
冯振国司令和冯远征教授的目光,如同两把探照灯,紧紧地锁定在姜晨的身上。
“姜晨同志?你...说什么?”冯教授生怕自己听错了。
不是他不相信姜晨,而是这件事实在有些过于匪夷所思。
姜晨迎着他们的目光,心中却在暗自与【星际军工系统】进行着快速的沟通。
当他看到那份“东风二号改”的设计图纸和试验失败的说明时,系统日志中便自动弹出了一条新的提示。
【检测到宿主正在接触“东风二号改”弹道导弹项目相关技术资料,该项目对龙国当前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系统可提供辅助分析与优化服务:根据宿主提供的现有图纸、试验数据及遇到的技术瓶颈,系统可以通过高级算法进行多维度数据建模、故障推演及优化路径分析,指出设计缺陷、提供改进建议,并预测优化后的性能指标。】
【服务选项一:初步故障诊断与方向性建议。消耗龙国币:50万。】
【服务选项二:针对性关键技术节点优化方案(如发动机燃烧不稳、姿态控制失灵等单一或少数几个核心问题)。消耗龙国币:100万-300万(视问题复杂度而定)。】
【服务选项三:基于现有“东风二号改”图纸及技术水平的全面优化与数据校正方案(不涉及颠覆性技术升级,主要是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完善)。消耗龙国币:500万。】
【服务选项四:提供“东风-XX系列”更先进型号的部分可兼容技术模块,用于对“东风二号改”进行跨代升级。消耗龙国币:1000万起步,上不封顶,并有权限限制。】
看到这些选项,姜晨的心中顿时有了底。
他现在虽然没有那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天文数字资金,去直接兑换系统商城中那些堪称“未来科技”的完整弹道导弹技术。但是,仅仅是针对现有的“东风二号改”项目进行“查漏补缺”,提供优化方案,这个价格就相对“亲民”了许多。
特别是那个“服务选项三”,花费五百万龙国币,就能对现有的图纸和技术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数据校正。
这意味着,系统并非要凭空创造一款全新的弹道导弹,而是在龙国科学家们现有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利用其超强的运算和分析能力,找出其中的错误,修正不合理的设计,填补技术上的漏洞。
这就好比,龙国的科学家们已经辛辛苦苦地搭建起了一座宏伟建筑的毛坯框架,但因为某些承重梁的计算错误、或者某些关键节点的连接方式不当,导致这座建筑摇摇欲坠,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就发生了坍塌。
而系统要做的,就是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所在,并给出正确的修改方案,让这座建筑重新变得稳固和可靠。
其难度和成本,自然要比从零开始设计建造一座全新的、更先进的建筑要低得多。
在这个年代,龙国还没有超级计算机这样的大型辅助设备,不然,凭借计算机以及各种模拟软件,他们便能推断计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而现在,系统要做的,就是租借算力给姜晨,让姜晨成为那台超级计算机,找到问题,去点醒那帮龙国科学家们。
他们不是傻子,只要姜晨找到了问题,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而且姜晨也很清楚,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的研发,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迭代的过程。哪怕是拥有雄厚技术积累的合众国和联邦政府,在研制新型导弹、飞机、军舰时,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付出惨痛的失败代价。
例如,合众国在研制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宇宙神”时,早期发射试验的成功率低得令人发指,接连发生的爆炸事故,让发射场几乎变成了“烟花秀场”。
联邦政府在研制其著名的SS-N-6潜射弹道导弹时,也曾因为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技术难题而头痛不已,多次试射失败才最终攻克难关。
甚至在一些看似不那么“高精尖”的领域,比如新型坦克的火控系统,或者新一代战斗机的飞控软件,都可能因为设计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或者某个参数的计算错误,导致整个项目的延误,甚至失败。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排查、分析和修正。
而现在,【星际军工系统】提供的这项服务,无疑是雪中送炭!
它可以极大地缩短这个“试错”和“修正”的过程,直接指出问题的核心,并给出优化方案。
这五百万龙国币,对于整个“东风二号改”项目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总投入而言,简直是九牛一毛!
如果能用这五百万,换来项目的起死回生,换来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提升,那绝对是一笔划算到不能再划算的买卖!
看了看个人账户上的2000万资金之后,姜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兑换!
所以,在冯振国司令员和冯远征教授看来,姜晨那短暂的沉默和紧锁的眉头,似乎是在竭力思考和权衡。
而实际上,姜晨的大部分心神,都在系统方案中进行选择。
最终,他选择了“服务选项三”。
【指令确认:选择“基于现有‘东风二号改’图纸及技术水平的全面优化与数据校正方案”。消耗龙国币:500万。】
【正在对“东风二号改”相关图纸、试验数据进行扫描、分析与建模……】
【数据分析中……故障推演中……优化路径计算中……】
一股比之前接受雷达和航空发动机知识时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信息流,如同星河倒转般涌入姜晨的脑海!
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夹杂着大量的数据对比、逻辑推演、以及对现有图纸上每一个细节的“再审视”和“再计算”。
姜晨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变成了一台超高速运转的巨型计算机,无数的公式、参数、模型在其中碰撞、演化。
他看到了“东风二号改”一级发动机燃料喷注系统设计上的一个微小缺陷,正是这个缺陷导致了燃烧不稳和推力骤降;他看到了二级火箭级间段分离时序控制上的一个逻辑漏洞,导致了点火失败;他还看到了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由于气动外形和重心匹配上的偏差,导致了姿态失稳……
一个个困扰着秦老院长和无数科研人员的难题,在系统的强大分析能力面前,似乎都变得清晰可见,其症结所在也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案和优化数据,全部以一种姜晨能够理解和吸收的方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之中。
这个过程耗费了姜晨大量的精力,也让他对“东风二号改”这款导弹的理解,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是因为正在全力吸收和消化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姜晨才会在冯振国司令和冯远征教授面前,表现出那副低头沉思、眉头紧锁的“纠结”模样。
而现在,当他终于将这些信息初步梳理完毕,对“东风二号改”项目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了大致的把握之后,他才抬起头,说出了那句让两位长辈震惊不已的话——“我……还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看着冯振国司令和冯远征教授那副几乎要跳起来的激动模样,姜晨心中暗自苦笑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