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天雷滚滚我好怕怕(2/2)
这已经不是天才了!
这简直是……妖孽!
冯远征教授更是激动得脸色涨红,他指着姜晨画出的图纸,语速极快地问道:“姜晨同志,你这些想法……这些技术概念……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特别是MEMS和红外成像传感器、激光/毫米波引信这些……它们都还处于非常前沿的研究阶段啊!”
姜晨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好了说辞。
“冯教授,这些概念,是我在研究‘鹰眼’机载雷达和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时,触类旁通,从一些……国外最新的技术资料和学术论文中获得的启发。”姜晨平静地说道,他当然不能说这是系统给的,只能将其归结于“广泛涉猎”和“触类旁通”。
“我在研究雷达信号处理时,了解到了一些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觉得可以用于红外图像识别。在研究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时,接触到了一些关于微型传感器和高响应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觉得可以应用于弹载控制系统。至于激光和毫米波引信,也是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偶然看到的一些技术设想。”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只是将这些零散的概念,结合我们国家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火箭弹技术,进行了一个……大胆的整合和设想。具体能否实现,还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的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
这番解释,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竟然能够从零散的国外资料中,整合出如此超前的武器系统方案——但在两位长辈看来,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姜晨那惊人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毕竟,他们也无法想象,一个龙国本土培养的年轻人,能够在没有任何前沿研究基础的情况下,凭空变出这些技术概念。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原因呢?
姜晨不过22岁的大学生,他的过去随便找个熟悉他的人都能问到。
至于是不是其他国家实验室派来的间谍?
如果真的是,那么这样的间谍请多派一点吧。
冯远征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知道,姜晨提出的这些技术,即便只是理论上的可行性,也足以让龙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至少提前十年!
不,至少二十年!
“姜晨同志,你……你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冯教授由衷地赞叹道,“你提出的这些技术方向,虽然挑战巨大,但如果能够攻克其中哪怕一部分,都将对我们国家的军工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冯振国领导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着姜晨画出的图纸,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好!太好了!”冯领导再次用力地拍了拍姜晨的肩膀,“姜晨同志,你这个‘区域饱和拦截’的设想,非常符合我们当前南疆战场的实际需求!它弥补了我们现有防空体系在低空、中近程伴随防空方面的空白!而且,如果真能利用现有火箭炮平台进行改造,其部署速度和火力密度,将是我们应对猴子国米格-21MF威胁的一把……一把利剑!”
他指着姜晨画出的图纸,语气坚定地说道:“这个项目,必须立刻启动!不惜一切代价!姜晨同志,我任命你为这个……‘天雷防空系统’项目的总设计师!你需要什么人,什么设备,什么资金,尽管开口!我给你最大的权限,最优先的保障!”
“天雷防空系统……”姜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临时的项目名称。
“领导,谢谢您的信任!”姜晨郑重地说道,“这个项目,我建议与红旗-2防空导弹的改进方案相结合,构建一个分层防空体系。”
“分层防空体系?”冯领导和冯教授再次竖起了耳朵。
姜晨继续解释:“红旗-2系统,虽然机动性差,但其射程和射高优势依然存在,适合用于要地防空和拦截中高空目标。而我们设想的‘火箭防空系统’,其优势在于机动性强、反应速度快、火力密集,更适合用于前沿阵地的伴随防空,以及对低空、中近程突防目标的拦截。”
他在纸上又画了一个简易的战场示意图。
“可以将红旗-2系统部署在后方或重要目标区域,形成中高空防御屏障。而将车载或牵引式的‘天雷防空系统’部署在前沿阵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的伴随防空掩护。”
他指着示意图:“当敌机来袭时,首先由后方的预警雷达或前沿的火控雷达进行探测和跟踪。对于高空高速目标,可以引导红旗-2进行拦截。对于低空突防或对地攻击的敌机,则由前沿的‘天雷防空系统’进行‘区域饱和拦截’。”
“这样一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高中低空结合、远中近程衔接、固定阵地与机动部署相结合的……立体分层防空体系!”姜晨的语气充满了憧憬,“这个体系,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应对不同类型空中威胁的能力,让敌机无处遁形!”
冯振国领导和冯远征教授听着姜晨的阐述,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了这个立体防空网络的雏形。
红旗-2是高空的盾,火箭防空系统是低空的矛,两者结合,互补长短,确实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完善和强大的防空体系!
“分层防空体系……立体防空网络……”冯领导重复着这些新概念,这些词汇,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一种能够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可能性!
“姜晨同志,你今天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冯振国领导感慨万千,“‘鹰眼’项目、‘东风二号改’技术攻关,再加上这个‘火箭防空系统’和‘分层防空体系’……你一个人,几乎撑起了我们军区,乃至国家在几个关键领域的未来!”
他看着姜晨,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一丝心疼。
这个年轻人,肩上扛着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领导,这是我应该做的。”姜晨平静地说道,“国家和军队需要,我义不容辞。”
冯远征教授也点了点头,语气凝重地说道:“姜晨同志,你提出的这些技术,特别是火箭防空系统中的那些关键技术,都将是硬骨头。我们需要组织最精锐的科研力量,进行集中攻关。我会亲自负责协调相关研究所和工厂,为你提供最大的支持。”
“谢谢冯教授!”姜晨诚恳地说道。他知道,没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和配合,他的设想,即便再超前,也难以变为现实。
冯振国领导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
“好!事不宜迟!”冯领导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关于‘鹰眼’项目,明天上午的动员大会照常进行。关于‘东风二号改’的技术攻关,我会立刻向上级汇报你的想法,并安排你与前院长团队的核心成员进行沟通。”
“至于这个‘天雷防空系统’项目,”他看向姜晨,延伸决断,“我给你三天时间,将你的具体技术方案和初步研制计划,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三天后,我将召集军区所有相关的技术专家、作战参谋、以及兵工厂的负责同志,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正式启动这个项目!”
“是!领导!”姜晨立正敬礼,声音洪亮有力。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肩上的担子,又增加了沉甸甸的一份。
但他心中没有畏惧,只有一种为国家军工事业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
“陈参谋!”冯振国领导喊了一声。
陈东升参谋立刻推门进来,立正敬礼。
“立刻为姜晨同志安排最好的住处,提供一切便利!”冯领导命令道,“从现在开始,姜晨同志的安全和工作,是军区的头等大事!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
“是!”陈参谋响亮地回答。
“另外,”冯领导看向姜晨,语气缓和了一些,“姜晨同志,你今天也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吧。有什么需要,直接告诉陈参谋。”
“谢谢领导,谢谢冯教授!”姜晨再次敬礼,然后转身跟着陈参谋走出了办公室。
走出领导办公室的大门,姜晨感觉仿佛从一个充满电闪雷鸣的战场,回到了相对平静的现实。
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鹰眼”雷达、“东风二号改”、“天雷防空系统”……每一个项目,都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未来。
他必须争分夺秒,将脑海中的那些超前技术,变为现实的钢铁长城!
陈东升参谋带着姜晨走在军区大院里,他时不时地偷偷打量着身边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刚才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一切,虽然他没有完全听懂那些深奥的技术名词,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姜晨同志刚才所说的那些话,所画的那些图,对领导和冯教授产生了多么巨大的震撼!
他知道,姜晨同志,这个看起来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总设计师,绝非池中之物。
他,或许...不,是真的已经改变了龙国军工的未来!
姜晨没有注意到陈参谋的目光,他的思绪,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即将到来的巨大挑战之中。
三天时间,整理出“火箭防空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和初步研制计划……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需要将系统提供的那些高维度的技术信息,转化为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实现的技术路线图,考虑到现有的工业基础、材料工艺、电子元器件水平……
这就像是,他拥有了一张未来世界的藏宝图,但他必须用这个时代的工具和方法,去挖掘那些宝藏。
这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逆向工程能力,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深刻理解。
当然,他有系统这个最强大的后盾。
但如何合理地解释这些技术的来源,如何引导科研团队去攻克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难关,如何将这些超前的概念,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才是对他最大的考验。
他抬头看了一眼南云省湛蓝的天空,心中默默地想道:
“米格-21MF……猴子国……你们的空中优势,不会持续太久了。”
“龙国的‘钢铁霰弹’,很快就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空中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