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40章 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

第140章 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2/2)

目录

而现在,仅仅一年时间,他竟然被称呼为“姜工”,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被一群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和技术骨干,以一种近乎请示的语气,询问“有什么指示”。

这种巨大的转变,让姜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星际军工系统】的帮助。

是系统,为他打开了通往更高维度技术世界的大门,为他提供了那些超前的知识和方案,让他能够在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系统是冰冷的,是技术的集合体。它提供了工具,提供了方向。

但是,姜晨也深知,仅仅有系统是不够的。

如果没有龙阳军工厂那些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工人们,没有他们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再好的图纸也只能是废纸。

如果没有王德贵厂长、陈参谋这些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他们顶住压力,为他提供资源和平台,他的设想也无法落地。

如果没有冯振国首长、冯远征教授这些高层领导的慧眼识珠和破格提拔,没有他们对国家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才的渴望,他或许至今还在某个角落默默无闻。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龙国人民身上那种特有的精神品质——在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最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他们凭借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凭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热爱,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力量。

这种精神,是刻在龙国人骨子里的。

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面对挑战时的敢于亮剑,是面对落后时的奋起直追,是面对强敌时的视死如归!

即便没有系统,龙国人民也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战胜一切强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系统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让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平坦一些。

想到这里,姜晨心中的紧张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大学生,他现在是“鹰眼”项目的总设计师,他身后站着的是整个龙国的军工力量,是无数为了国家安全而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工人!

他必须站出来,带领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研制出最先进的雷达,为前线的战机装上“眼睛”,为国家的安全筑起新的长城!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目光扫过会议室内的每一个人。

然后,他站了起来。

会议室内的所有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这个年轻的身影上。

冯振国首长和冯远征教授,都带着鼓励和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姜晨走到会议桌前,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向冯首长和冯教授,以及在座的所有前辈和同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个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谦逊和真诚。

“首长,冯教授,各位首长,各位前辈,各位同志!”姜晨的声音虽然年轻,但却清晰而有力,回荡在会议室中,“感谢军委和军区对我的信任,将‘鹰眼’这个关系到国家空防安全和前线将士生命的重任,交给了我!”

他直起身,目光变得坚定:“我深知自己年轻,经验不足,在座的各位前辈,都是我在技术领域的老师和榜样。能够与大家并肩作战,共同攻克‘鹰眼’项目这个难关,是我的荣幸,也是我学习的机会!”

他的开场白,既表达了对前辈的尊重,又展现了自己的谦逊,瞬间拉近了与在场专家的距离。

原本一些可能存在的疑虑,也在他真诚的态度下消融了不少。

“刚才,首长已经向我们阐述了‘鹰眼’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姜晨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前线的战况,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敌人的米格-21MF,正在对我们的空军构成严重威胁!我们的飞行员,正在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争取时间!”

他提高了声音:“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能够有效对抗米格-21MF的机载雷达!三个月!这不是一个轻松的目标,但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军令!这是责任!这是对前线将士生命的承诺!”

他的话语,如同战鼓般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

“作为‘鹰眼’项目的总设计师,”姜晨的目光扫过14所和松州厂的代表,“我将与第十四研究所、松州飞机制造厂、龙阳军工厂,以及所有参与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紧密协作,共同攻关!”

他开始阐述具体的计划。

“‘鹰眼’项目,我们将以歼-7飞机为平台进行研制和集成。雷达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将由第十四研究所牵头,龙阳军工厂和松州飞机制造厂全力配合。我们将重点突破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瓶颈:”

“第一,雷达天线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我们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在歼-7有限的机头空间内安装,同时具备足够探测距离和扫描范围的平板缝隙天线或更先进的阵列天线技术。”

“其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我们需要提高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跟踪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这将涉及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先进的滤波和识别算法等技术。”

“第三,雷达火控系统的精确化和智能化。我们需要将雷达与飞机的武器系统、导航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对空空导弹的精确制导和火控解算,赋予歼-7超视距作战能力。”

“最后,系统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机载雷达需要在高空、高速、高过载等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这对元器件的选型、电路设计、结构强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姜晨一口气说出了“鹰眼”项目的几个核心技术难点,每一个都直指当前龙国在机载雷达领域面临的挑战。

他所使用的技术名词和概念,虽然有些超前,但都在在场专家的理解范围之内,而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在场的专家们,原本还有些轻视这个年轻的总设计师,但听着他专业而深入的阐述,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对机载雷达技术的理解,的确远超他们的想象!

看来老冯不是在吹牛批!

这个姜晨是个人物!

他提出的技术方向,正是他们一直在探索,或者即将要探索的领域!

“针对这些技术难点,”姜晨继续说道,“我将提供一些……初步的技术思路和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和论证。”

他没有说“系统提供的方案”,而是用了“初步的技术思路和设计方案”这样委婉的说法。

“例如,在天线方面,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优化其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提高增益和带宽。在信号处理方面,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数字滤波和目标识别算法,提高信噪比和抗杂波干扰能力……”

姜晨开始将脑海中系统提供的部分技术细节,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一点点地抛出来。

他没有全盘托出,而是有选择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阐述,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他一边说,一边在会议桌上的白纸上,快速地勾勒出一些技术原理图和关键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他的手绘速度极快,线条流畅而精准,显示出他对这些技术细节的深刻理解。

在场的专家们,都伸长了脖子,仔细地看着姜晨的图纸,听着他的讲解。

他们发现,姜晨提出的很多技术思路,都非常巧妙,甚至有些是他们之前从未想过的角度!

比如,他提出的那种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在理论上确实能够提高天线性能,但其加工工艺和馈电网络设计非常复杂。

而姜晨勾勒出的示意图,虽然只是草图,但却清晰地展现了其核心原理和关键结构,让他们眼前一亮。

又比如,他提到的那些数字滤波和目标识别算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他结合具体的雷达信号处理流程进行解释,让专家们隐约看到了提高雷达性能的可能性。

会议室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讶和紧张,渐渐转变为一种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在场的专家们,都被姜晨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所吸引,他们开始低声交流,甚至有人忍不住提出了问题。

“姜工,你刚才提到的那种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其馈电网络的设计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目前的加工设备能否达到要求?”14所的专家问道。

“这位前辈提的问题非常关键。”姜晨点了点头,回答道,“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对加工精度的极端要求,或者采用一些新的加工工艺,比如精密铸造或电火花加工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部分分解为更易于加工的单元。”

他的回答,既承认了困难,又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显示出他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考。

“姜工,关于信号处理算法,你提到的那种目标识别算法,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其原理?它如何区分真实目标和地面杂波?”另一位专家问道。

姜晨微笑着,开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种算法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这种算法是基于目标回波信号的特征进行识别的。真实目标的回波信号,与地面杂波或干扰信号在频率、幅度、相位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模式识别,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从而将其与杂波区分开来……”

他一边解释,一边在纸上画出了信号波形图和特征提取流程图,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

在场的专家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或者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们发现,姜晨不仅有超前的技术思路,更有将复杂概念简单化、清晰化的能力,这对于项目的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至关重要。

冯振国首长和冯远征教授坐在主席台上,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知道,姜晨已经用他的专业能力和真诚态度,赢得了在场专家们的认可和尊重。

“鹰眼”项目,这个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姜晨的带领下,似乎真的有了突破的希望!

会议室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原本的动员大会,渐渐演变成了一场高水平的技术研讨会。

姜晨站在会议桌前,侃侃而谈,回答着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的思维敏捷,知识渊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感佩服。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未来的三个月,将是异常艰苦的攻关过程。但他相信,凭借着龙国人民不屈的意志和智慧,凭借着在场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他看着那些充满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力量,不仅仅来自于系统,更来自于这片土地上,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们!

有了他们,任何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任何强敌,都将不堪一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