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姜晨的科研大礼包(2/2)
然而它却能够快速、无损地分析材料的元素组成,李明德教授他们现在做元素分析,还需要将样品送去专门的分析中心,耗时耗力,而且精度有限。
有了这台XRF,他们可以在实验室里直接进行实时元素分析,大大加快实验进度和效率。
还有一台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配备了数码相机接口和电脑连接端口。
姜晨看傻了。
要知道,这可是70年代。
要是这个年代的计算机能处理那就真的见了鬼了。
但姜晨知道其潜力。
现在不能处理,但过不了多久,等自己抽出身来把计算机发展起来,那时候这玩意儿就能用上了。
主打一个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除此之外它拥有多种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可调,能够清晰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晶粒形态、缺陷分布等。
这比实验室里那些只能勉强看清粗糙表面的老式显微镜,简直是天壤之别。
此外,还有一套高精度数字pH计,能够精确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并带有温度补偿功能;一台小型真空烘箱,能够提供稳定的真空和温度环境,用于材料的干燥和热处理;以及各种高纯度试剂(如用于清洗的超纯水、高纯度酒精、特定酸碱溶液等)。
这些试剂的纯度远超当前龙国实验室的常规储备。
姜晨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房间内的这些设备,心里算是松了口气。
这些设备虽然不是那些动辄上百万千万的“工业母机”,但它们代表着基础实验和分析能力的巨大飞跃。
它们能够将材料制备的精度、纯度、效率和分析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让“凤凰新材”的科研工作不再受限于落后的设备。
这下子,他们可以鸟枪换大炮了。
姜晨知道,这些设备将彻底改变“凤凰新材”的科研面貌。
它们能够让李明德教授、张教授这些顶尖专家,摆脱老旧设备的束缚,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的引入,将直接加速SHTC-1型超导热复合材料的研发进程。
有了高精度的称量、高纯度的反应环境、精确的温度控制和实时的元素分析,他们将能够更快地探索材料配方、优化制备工艺,并验证实验结果。
他甚至已经预见到,当这些专家们看到这些设备时,会是怎样一番震惊和狂喜的景象。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升,更是对他们科研信念的巨大鼓舞。
你们不是在说环境不好吗?
这下子我给你们设备,给你们环境,但你们也必须给我老老实实打工!
姜晨将箱子重新盖好,储藏室的灯光下,那些未来科技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他知道,明天,当这些设备出现在“凤凰新材”的实验室里时,将再次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他已经在想象赵刚那家伙的表情了。
他躺回床上,疲惫却又兴奋。
5000万积分的东风-5,似乎又近了一步。
他需要“凤凰新材”尽快出成果,不仅是为了JL-7A雷达,更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积分或者说oey,为龙国铸就真正的“大国长剑”。
姜晨的思绪并未停留在眼前的胜利和眼前的设备上,他的目光穿透了别墅的墙壁,穿透了龙阳军工厂的围墙,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他深知,70年代末的龙国,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外部世界,鹰酱和联邦两大超级大国在军事科技上的飞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龙国的想象。
老刘在中东带回的情报,无论是鹰酱航母搭载的三代机,还是联邦的SS-20战略导弹,都像一把把悬在龙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刻骨铭心的教训,在姜晨心中回响。
他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眼前的局部问题,他要做的,是系统性地提升龙国的整体国力,让这个国家真正拥有在国际上挺直腰杆的底气。
他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军工领域的突破是不够的。
军事力量的强大,必须建立在雄厚的基础工业和繁荣的经济之上。
而军工科技的进步,也必然会反哺民用领域,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姜晨深知,鹰酱和联邦的强大,并非一蹴而就。
他们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领先的科研能力和庞大的人才储备。
鹰酱的军工综合体,从材料冶炼到微电子制造,从航空发动机到核动力航母,几乎所有关键环节都能自主研发和生产。
他们的F-14、F-15等三代机,凭借先进的气动布局、航电系统和强大的发动机,实现了超视距空战,彻底改变了空战模式。
而“战斧”巡航导弹的出现,更是预示着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精准化的立体打击。
联邦虽然在某些方面略逊于鹰酱,但其庞大的重工业基础和大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在战略导弹、核潜艇等领域的成就,同样令人胆寒。
SS-20的机动性和多弹头能力,是其战略威慑的基石。
相较之下,龙国在70年代末期,虽然在“两弹一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常规军事工业和基础科技领域,与两大超级大国存在着巨大的代差。
航空发动机的“心脏病”,高端材料的匮乏,精密机床的依赖进口,这些都是制约龙国发展的致命瓶颈。
姜晨清楚,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的,它需要数十年乃至更久的基础工业沉淀、不间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人才的培养。
但他并不绝望。
他拥有星际军工系统日志,这是他最大的底牌。
系统能够提供超越时代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他找到最适合当前龙国国情的“加速路径”。
他不能直接复制未来的科技,而是要将未来的技术“降维”到当前时代,通过改造现有设备、优化现有工艺、引导现有科研人员,逐步提升龙国的基础工业水平。
白天在“凤凰新材”实验室里,他看到了李明德、张教授、赵刚等一批顶尖的材料学专家。
他们虽然对现有设备的简陋感到无奈,对姜晨这个年轻的“外行”领导心存疑虑,甚至有些牢骚和不服气,但他们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对国家的热爱。
姜晨理解他们的情绪,也尊重他们的专业。
这些科学家是龙国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缺乏先进的工具和超前的思路。
姜晨要做的,不是取代他们,而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为他们提供指引,让他们在正确的方向上,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只要让他们看到真正的技术突破,感受到科研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们就会放下所有的疑虑和傲慢,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赵刚的质疑,正是他“敲山震虎”的契机,通过展现超越时代的技术洞察力,彻底征服这些顶尖人才,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己。
作为“凤凰”分厂的厂长,姜晨的权力得到了军首的充分授权,这让他能够如鱼得水地推动各项计划。
他的脑海中开始深思熟虑起来。
龙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