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虽然很难,但也没想的那么难(2/2)
结构设计更是精妙绝伦。
内部布局紧凑而合理,清晰地展示了涡喷发动机、燃料箱、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以及控制系统等各个模块的精确位置和连接方式。
与“海鹰-2”复杂的液体燃料加注系统和庞大的火箭发动机相比,这种涡喷发动机的集成方式显得更为简洁高效,大大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提升了可靠性,也降低了维护难度。
弹体内部的抗过载结构、减震设计,以及线缆和管道的布线方式,都体现了极高的工程水准,确保导弹在高速机动和恶劣环境下依然能稳定工作,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
“这……这是……”秦海东的眼镜几乎要滑落下来,他颤抖着手指,指着图纸上的一个参数,“这……这枚导弹的射程……竟然达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一百二十公里!
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海鹰-2”的有效射程只有几十公里,而且精度还堪忧。
“而且,它的体积……比海鹰-2小了将近一半!”李卫国也惊呼出声,他主管动力,对舰艇空间利用率最为敏感。
“涡喷发动机……掠海飞行……主动雷达制导……”
赵振华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看到了图纸上标注的这些关键技术参数,每一个都如同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弦。
这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先进反舰导弹啊!
秦海东的目光在图纸上飞速扫过,他看到了导弹的重量、速度、战斗部类型,以及最重要的——突防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这……这枚导弹,如果真的能造出来,那简直是……”
秦海东的脸上,先是狂喜,随后却又被一丝深深的忧虑所取代。
他抬起头,看着姜晨,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姜厂长,这枚导弹的参数,简直是……太惊人了!相较于我们现在051搭载的‘海鹰-2’,它体积更小,打得更远,威力更大,突防能力也更强,这简直是为我们海军量身打造的‘利剑’啊!”秦海东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欣喜,但随即,他的语气又变得低沉起来,眉宇间布满了愁云。
“但是……”
他叹了口气,将图纸轻轻放在桌上,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承载着千钧重担。
“姜厂长,即便有您这份详细的图纸,想要从图纸到现实,中间也是千难万阻啊!您看,这导弹采用的是涡喷发动机,这东西的制造难度,比我们现在用的火箭发动机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高温合金的叶片铸造、精密加工、燃油控制系统……按照龙国现在的工业水平,我们很难造出这样高性能的涡喷发动机啊!”
李卫国也跟着点头,脸上写满了无奈:“是啊,姜厂长。涡喷发动机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太高了。我们现在连一台稳定可靠的航空涡扇发动机都还没完全攻克,更别说这种小型化、高推重比的导弹涡喷发动机了。”
“还有其中涉及到的集成电路!”赵振华也接过话茬,语气中充满了绝望,“这主动雷达导引头,还有弹载的火控系统,都需要大量的集成电路。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晶体管生产都还很吃力,更别说这种高密度、高运算速度的集成电路了!没有这些‘大脑’,导弹就无法精确制导,无法抗干扰,再好的设计也只是废纸一张!”
王淑芬也补充道:“而且,这种导弹的材料要求也很高,特别是弹体轻量化和高强度材料,以及耐高温的尾喷管材料,我们国内的冶金和新材料工业,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秦海东看着姜晨,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却又带着一丝深深的无力:“姜厂长,我们知道您能力非凡,但这些技术瓶颈,都是我们国家工业基础的短板。我们不是不想造,是真的……很难啊!”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憋屈,其他的人也都是这样,刚才被图纸激起的兴奋,此刻又被残酷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低沉,甚至有些绝望。
姜晨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诉苦,脸上没有丝毫意外。
这些困难,他早已了然于胸。
他知道,这些技术骨干并非不努力,而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和国家工业基础的薄弱。
他向前一步,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变得异常坚定:“秦总工,各位前辈,赵总工。你们说的这些困难,我都明白。但是,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难道就因为难,我们就不去想,不去做了吗?”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丝激昂:“我们龙国军工,是从一穷二白中走出来的!当年,我们连最基本的钢铁都造不好,却敢于去搞‘两弹一星’!那时候的条件,比现在还要艰苦百倍,可我们成功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敢想,敢做!怕的是什么?怕的是连想都不敢想,怕的是还没开始,就先被困难吓倒了!”
姜晨的目光锐利如刀,直视着秦海东,又扫过李卫国、王淑芬、赵振华的脸庞。
“我今天把这份图纸拿出来,不是为了让你们看它有多难,而是为了告诉你们,它不是不可能!它代表着我们龙国海军未来的方向!现在,我只想知道,你们沪上造船厂,有没有这个决心?有没有这个胆量?有没有这个魄力,去把这把‘利剑’,从图纸变成现实,为咱们龙国海军铸造一把真正的‘撒手锏’?!”
姜晨的话语,如同惊雷般在众人耳边炸响,瞬间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那团不曾熄灭的火种。
他们被姜晨的激将法彻底点燃了!
“姜厂长!您……您这是看不起我们沪上造船厂吗?!”赵振华猛地抬起头,红着眼睛,声音颤抖,但却充满了力量,“我们搞了一辈子海军装备,谁不想给咱们海军造出最强的战舰,配上最锋利的武器?!我们不是怕难,我们是……是苦于没有方向,没有资源啊!”
“没错!姜厂长!”李卫国也激动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只要能为龙国海军铸造一把剑,哪怕是万死不辞,我们也绝不退缩!我们有这个决心!有这个胆量!有这个魄力!”
秦海东的脸上,此刻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低沉和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走到姜晨面前,挺直了腰板,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姜厂长!您把图纸拿出来,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沪上造船厂,全体上下,万死不辞!只要您指明方向,我们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把这枚导弹给您造出来!为龙国海军铸剑,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王淑芬和其他工程师们也纷纷激动地附和,有人甚至眼含热泪,紧握双拳,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枚导弹划破长空,精准命中目标的场景。
他们被姜晨的话语彻底点燃了斗志,心中的热血再次沸腾。
姜晨看着他们那副激昂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他成功地激发了这些技术人员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激情和对国家的热爱。
他轻轻地抬了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好!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姜晨的语气温和而充满力量,带着一丝神秘的自信,“你们说的那些困难,涡喷发动机、集成电路、火控系统、新型材料……看起来的确很难,也的确很麻烦。但是,其实也没有想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