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牧马人”武器系统(2/2)
寓意很简单。
它将像一个彪悍的阿富汗牧民,驾驭着自己的“战马”(皮卡),在这片崎岖的土地上自由驰骋,用最原始、最野性的方式,去守护自己的家园,猎杀入侵的恶狼。
做完这一切,姜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两天后的会议上,当他把这份看似疯狂、却又无比贴合实际的设计方案,摆在老王厂长、李学敏和张涛面前时,他们脸上的表情,一定会非常精彩。
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这两天里,凤凰军工厂核心技术区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压抑。
三位被姜晨寄予厚望的专家,都陷入了各自的苦战。
张涛把自己关在了轻武器试验场里,对着一堆国产和仿制的RPG火箭筒反复拆装。
他试图通过简化结构、更换发射药的方式,来提升威力并降低成本,但每一次的计算结果都让他失望。
威力提升一点点,成本和复杂性就呈几何级数增长,完全违背了任务要求。他烦躁地把扳手扔在地上,溅起一串火星,浓烈的枪油味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焦虑。
李学敏则在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熬了两个通宵。
他面前的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化学分子式和爆炸力学公式。
他试图设计一种全新的、用最常见化工原料就能合成的高能炸药,但稳定性和威力始终无法兼顾。
更让他头疼的是“无痕”要求,这意味着他不能使用任何带有凤凰军工厂特色的添加剂或生产工艺。
他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缚住了手脚的舞者,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从施展。
而老王厂长,王振山,则把自己埋进了堆积如山的旧图纸和生产档案里。
他试图从建国初期那些“土法上马”、“因陋就简”的生产经验中,寻找一些“做旧”和“伪装”的灵感。
但他的结论是悲观的。
现代工业生产,就像一个诚实的记录者,会在每一个零件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想骗过联邦的实验室?
扯犊子呢。
他摘下老花镜,揉着酸涩的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
与他们的愁云惨淡不同,姜晨这两天该吃吃,该喝喝。
老刘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他也没有去打扰任何人,只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反复推敲着“牧马人”系统的每一个细节。
从皮卡的悬挂加固方案,到火箭炮简易炮架的轴承选型;从煤气罐的捆绑方式,到“红箭-73”导弹的电路简化。
他甚至还手绘了一本全图画式的、没有任何文字的操作手册,确保一个不识字的阿富汗牧民,也能在三分钟内学会如何使用这套系统。
他越是推敲,就越是觉得这套方案天衣无缝。
它完美地避开了所有技术上的陷阱,用一种近乎无赖的、不讲道理的方式,直击问题的核心。
两天后,还是那间戒备森严的会议室。
当姜晨走进房间时,看到的是三张写满了疲惫和无奈的脸。
会议桌上,散乱地放着几份手绘的草图和写满了计算公式的稿纸,但三人都默契地没有去碰它们。
那些不过都是他们失败的证明。
“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姜晨坐下后,平静地开口。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最终,还是性格最直的张涛,硬着头皮开了口。
“厂长……我……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有些惭愧地挠了挠头,“我试着在我们现有的69式火箭筒上做文章,比如把口径扩大,战斗部换成双级的。理论上,威力是能提升一些,但成本下不来,而且那外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的东西。至于打直升机……用这玩意儿打天上的目标,跟用弹弓打飞机没区别,纯粹是听天由命。”
李学敏也跟着摇了摇头,扶了扶眼镜说道:“我也一样。厂长,您要求的廉价、高效、无痕,这三者本身就是矛盾的。高效的炸药,必然需要高纯度的原料和精密的合成工艺,这就不可能廉价。而想要做到无痕,我们就不能使用任何我们熟悉的、有把握的配方和工艺。我尝试了几种用化肥和糖制作的简易炸药方案,但威力波动太大,稳定性极差,根本达不到武器级的要求。把这种东西交到友军手里,不是帮他们,是害他们。”
最后,老王厂长用一种近乎认命般的语气,做了总结:“厂长,从生产制造的角度看,这个任务,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完成。我们是正规的军工厂,我们有我们的生产标准和流程。让我们去模仿那些第三世界国家小作坊式的、粗制滥造的生产方式,我们做不到。就算硬要做,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只要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有痕迹。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说完,三人都低下了头,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到了冰点。
他们都觉得,自己辜负了姜晨的信任,也让最高层失望了。
但其实也不怪他们。
龙国这些年,自己的武器都主要依赖于进口和仿造,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少之又少,性能在国际上处于绝对劣势,基本上除了巴基斯坦等少数几个铁杆朋友,不会有其他国家的人问津。
因此,对于武器外贸,尤其是这种需要深度定制的“特种外贸”,他们确实经验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他们提出的几种方案,都是在现有武器上修修补补,但很快,他们又自己找出了无数个问题,把自己彻底否定了。
看着他们沮丧的样子,姜晨笑了。
他的笑容,在这压抑的空气中,显得格外突兀,也格外有感染力。
三位专家都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
“各位,”姜晨的声音,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大家说的都对。如果按照我们常规的思路,去设计一款‘武器’,这个任务,确实是无解的。我们所有的困惑,都来自于一个固有的思维定式——我们总想着,怎么去造一支更厉害的枪,或者一枚更精准的导弹。”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那块干净的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
“所以,我们必须换个思路。”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我们首先要设计的,不是武器,而是一种‘战术’。一种最适合游击队,最能发挥他们优势,也最能打击敌人软肋的战术。然后,我们再为这种战术,去打造一个最合适的‘工具’。”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用流畅而又自信的线条,画下了一辆皮卡的轮廓。
“这个,就是我们战术的核心,也是我们工具的平台。”
看着黑板上那辆再普通不过的皮卡车,三位专家都愣住了,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厂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厂长,这……这是什么意思?”老王厂长疑惑地问。
姜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看着他们,然后将自己那份早已准备好的、画着三种改装方案的设计图,放到了会议桌的中央。
“各位看看,我这套‘牧马人’武器系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