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查打一体,不对称作战的未来战争(2/2)
“废物!一群废物!”他指着地上的残骸,对着奥尔洛夫咆哮道,“迪米特里那个蠢货,一个满编的坦克排,居然被一群拿着烧火棍的‘杜什曼’,给打得丢盔弃甲!两辆T-72!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是耻辱!是整个第40集团军的耻辱!”
奥尔洛夫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任由将军的唾沫星子喷到自己的脸上。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
等将军发泄得差不多了,他才弯下腰,从地上捡起一块最大的残骸碎片,递了过去。
“将军同志,请看这里。”奥尔洛夫的声音,冷静得像一块冰,“这不是RPG,也不是我们所知的任何一种反坦克武器。它的攻击方式,是攻顶。从天上,攻击坦克最薄弱的顶部装甲。这是一种全新的、我们情报库里完全不存在的武器。”
“攻顶?”将军愣了一下,显然没听懂这个词。
“是的。”奥尔洛夫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的技术专家,已经对现场进行了勘查。两辆T-72的致命伤口,全部来自炮塔顶部,创口边缘有明显的高温金属射流烧灼痕迹。这证明,敌人使用了一种可以飞到坦克上空,然后垂直向下攻击的精确制导武器。”
他指着手中的残骸,“而且,您看,这块残骸的材质和工艺非常奇怪。它的弹体外壳,做工粗糙,焊接点处理得像巴基斯坦那些边境小作坊的产品。但里面的部分电子元件,却又显示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准,这绝不是那些‘杜什曼’能自己造出来的东西。”
“那是谁?鹰酱?”奇加索夫将军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是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所有联邦高层第一时间,最直接的反应。
“我认为,事情比这更复杂。”奥尔洛夫摇了摇头,提出了一个让将军感到意外的看法,“将军,您看这枚导弹的外形,它和龙国人仿制我们的‘萨格尔’导弹,也就是他们的‘红箭-73’,非常相似。但是……”
“龙国人?”将军立刻打断了他,脸上露出不屑的冷笑,“奥尔洛夫,你的猜测太大胆了!就凭他们?他们连一台合格的汽车发动机都造不好!他们只会仿制我们几十年前的武器,怎么可能设计出这种连我们自己都还没装备的‘攻顶’导弹?这绝不可能!”
“就算是鹰酱,也还没有如此先进的反坦克导弹!”
将军的判断,代表了此刻整个联邦军方的普遍看法。
在他们眼中,龙国的工业能力,还停留在生产廉价步枪和手榴弹的水平,根本不具备研发高精尖武器的创新能力。
“将军,我同意您的看法。龙国人自己,绝对设计不出这种武器。”奥尔洛夫顺着将军的话说道,但他随即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但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事实——鹰酱佬。CIA一直在通过巴基斯坦,向‘杜什曼’提供武器,这是公开的秘密。”
“之前,他们提供的‘毒刺’和‘陶’,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鹰酱行事,向来喜欢留后手,他们绝不会把最先进的武器,直接交给这些他们根本不信任的阿富汗人。”
奥尔洛夫拿起另一块碎片,指着上面一个模糊的印记。
“所以,我有一个推测。有没有可能,这是一种‘混合体’?一个由鹰酱主导的、专门用来恶心我们的‘黑武器’项目。他们提供最核心的、我们没见过的攻顶制导技术和关键元件,然后,在巴基斯坦的某个秘密工厂里,将这些‘大脑’和‘神经’,装进一个最廉价、最常见、也最能迷惑我们的‘身体’里——也就是龙国人仿制的‘红箭’导弹外壳。这样一来,武器的来源就变得极其混乱,既有美国技术的影子,又有龙国产品的外观,最终在巴基斯坦组装。这是一个完美的、可以随时撇清关系的烂摊子。”
这个推论,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奇加索夫将军。
他虽然鲁莽,但不是傻瓜,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这个解释,远比“龙国人单方面挑衅”要合理得多,也更符合鹰酱一贯的阴险作风。
“美国人……这些该死的资本家!”将军的拳头,狠狠地砸在桌子上,“他们把阿富汗,当成了他们的武器试验场和代理人战场!用我们的鲜血,去测试他们的新战术!”
“是的,将军。”奥尔洛夫沉声说道,“所以,我们现在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群拿着新玩具的游击队,而是一个由鹰酱出技术、巴基斯坦当工厂、再套上一个龙国产品外壳的‘科学怪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我们的敌人,正在用一种我们无法预测的方式,进行着战争。”
“你的建议是什么?”将军的脸色,已经变得无比凝重。
“第一,立刻暂停所有小规模的装甲巡逻任务,避免成为敌人的活靶子。第二,将这些残骸和我的详细报告,立刻以最高加密等级,上报莫斯科,请求克格勃和格鲁乌总部的技术专家支援。第三,”奥尔洛夫的眼中,闪过一丝猎人般的光芒,“请授予我权限,调动一支Spetsaz(特种部队)小队和电子侦察单位。我要亲自带队,去把这些躲在石头后面的‘幽灵’,给揪出来。我需要活口,更需要缴获他们那该死的、会飞的导弹!我必须搞清楚,这个‘科学怪人’,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
凤凰军工厂,姜晨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姜晨、老王厂长、李学敏和张涛,四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
桌上放着一部电报机。
就在几分钟前,电报机“滴滴答答”地响起,吐出了一张短短的纸条。这是他们等待了近一个月的回音。电文经过了多重加密,翻译过来后,内容极其简短:
“首批货物已签收,买家非常满意。首次试用,效果远超预期。熊被彻底打懵了。”
寂静。
长久的寂静之后,是压抑不住的狂喜。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张涛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硬汉,第一个跳了起来,他激动地挥舞着拳头,眼眶通红。
李学敏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双眼,早已被泪水模糊。他想起了那些不眠不休的夜晚,想起了无数次失败的爆炸试验,想起了那些写满了整个黑板的复杂公式。
这一切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老王厂长则掏出了自己的手帕,擦了擦眼角,他转过头去,不想让年轻人看到自己失态的样子。作为军工界的老人,他太清楚,这次的成功,对于这个一直默默追赶、忍辱负重的军工厂,对于整个国家的军工体系,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设计的武器,第一次,在世界上最顶级的、对抗最激烈的战场上,证明了自己!
证明了它足以对抗那个不可一世的红色帝国最精锐的装甲力量!
今天,这种导弹可以被用于阿富汗。明天,它们就可以出现在抵御钢铁洪流的北方边境线上。
将士们的压力会小一百倍!
在众人激动庆祝的时候,姜晨却显得异常冷静。
他拿起那张薄薄的电报纸,反复看了几遍,然后走到了办公室墙上那副巨大的、标满了各种记号的世界地图前。他的目光,落在了阿富汗那片崎岖的、如同心脏般褶皱的土地上。
“老王厂长,李教授,张主任。”他转过身,声音将沉浸在喜悦中的三人,拉回了现实,“首战告捷,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牧马人’系统,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从阿富汗,划向了北方的莫斯科。
“联邦不是傻子。他们的技术专家,很快就会从战场残骸中,分析出‘红箭-73G’的攻击原理。克格勃和格鲁乌的特工,现在肯定像一群闻到了血腥味的疯狗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武器的来源。”
他又将手指,划向了西边的华盛顿。
“我们的‘甲方’,鹰酱那边,现在恐怕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武器效果拔群,惊的是,我们交出的这份答卷,可能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和控制。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搞清楚我们这套系统的底细。”
姜晨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又锐利。
“我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现在,全世界最强大的两个情报机构,都在盯着我们。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抢占先机,形成规模优势,把水彻底搅浑,让他们找不到真正的源头。”
他看着三位已经冷静下来、表情变得严肃的专家,下达了两个新的指令。
“第一,立刻启动第二批次‘牧马人’套件的生产,数量扩大五倍!并且,要正式加入‘突击型’,也就是炸弹卡车的改装模块。我们要让战场上的攻击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混乱。当攻顶导弹、饱和火箭弹和自杀式卡车同时出现在战场上时,苏联人就会彻底陷入混乱,他们无法判断,这到底是一个体系化的武器系统,还是来自不同渠道、由不同势力提供的零散武器。这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第二,”他的目光,落在了李学敏和张涛的身上,“我需要你们两位,立刻着手一个代号为‘蜂巢’的绝密新项目的前期预研。”
“蜂巢?”三人都是一愣。
姜晨没有过多解释,他走到旁边的黑板前,拿起粉笔,用简洁而又精准的线条,画下了一个带着四个旋翼的、小型飞行器的草图。在草图的下方,他写下了一行字:
“察打一体,不对称作战的未来。”
看着那个前所未见的飞行器草图,和那行充满了科幻色彩的文字,三位专家再次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他们感觉,自己刚刚追上这位年轻厂长的脚步,却发现,他早已站在了下一个时代的门口,向他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