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287章 太平洋彼岸的傲慢

第287章 太平洋彼岸的傲慢(1/2)

目录

当凤凰军工厂的百级无尘室里,因为一道微不可见的瑕疵而陷入死寂与自我怀疑时,太平洋的另一端,马萨诸塞州的朝阳正洒在一条被誉为“美国科技公路”的传奇大道上——128号公路。

这里,是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心脏地带。

而在这条星光璀璨的大道旁,一座由玻璃幕墙和拉丝铝板构成的现代化建筑群,如同一头蛰伏的银色巨兽,无声地宣告着它的统治地位。

这里是GCA公司(GCACorporatio)的全球总部。

GCA,这个名字在80年代的全球科技界,就等同于“神谕”。

他们是步进式光刻机(Stepper)的发明者和无可争议的霸主。

当全世界的芯片制造商还在使用接触式或接近式光刻这种效率低下、良率堪忧的“手工作坊”技术时,GCA已经用他们革命性的“步进投影”技术,将人类带入了微米时代。

走进GCA的总部大楼,首先感受到的不是科技的冰冷,而是一种近乎洁癖的秩序和财富堆砌出的自信。

地面是光可鉴人的意大利大理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气和中央空调系统送出的、经过精密过滤的清新空气。

行色匆匆的员工,无论是西装革履的经理,还是穿着防静电工作服的工程师,脸上都带着一种相似的表情——一种属于行业统治者的、不加掩饰的骄傲。

穿过长长的行政走廊,进入生产核心区,画风骤变。

这里不再是商业精英的秀场,而是一座真正的科学圣殿。

与凤凰军工厂那个由旧厂房改造、仅有一个核心区的百级无尘室不同,GCA的整个生产翼楼,都是一个巨大的、正压控制的万级洁净区。

而其中用于核心部件组装的区域,更是达到了恐怖的十级标准——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0.5微米的尘埃颗粒,不超过10个。

在这里,人类本身就是最大的污染源。

巨大的厂房内,听不到嘈杂的机器轰鸣,只有高精度机械臂在导轨上滑行时发出的“嘶嘶”声,以及自动引导车(AGV)播放着的、提醒人类避让的轻柔音乐。

一排排即将出厂的GCADSW系列步进式光刻机,如同一尊尊沉默的钢铁泰坦,静静地矗立在各自的调试位上。

每一台机器都重达数吨,结构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

其核心,便是由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独家供应的、由十几块镜片组成的、价值连城的投影物镜组。

它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由殷钢和特种陶瓷打造的镜筒内,其装配公差,以纳米计算。

为这套“神之眼”提供照明的,是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源,它的每一次闪烁,都代表着一次精确到极致的能量释放。

承载着硅晶圆的工件台,则悬浮在由精密空气轴承支撑的花岗岩基座上,由激光干涉仪进行实时定位,其移动精度,足以在十公里外,精准地命中一根头发丝的中心。

在这里,你看不到满身油污的工人,看不到挥汗如雨的场景。

只有一群穿着兔子一样连体无尘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博士和高级技工。

他们不像是在组装机器,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复杂的外科手术。

他们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与机器进行着对话,用凡人无法理解的语言,赋予这些钢铁造物以灵魂。

GCA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瑞克”·多纳休,正站在二楼的观察长廊上,满意地俯瞰着这一切。

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意大利手工西装,梳着一丝不苟的油头,嘴里叼着一支未点燃的雪茄。

他的眼神,如同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充满了掌控一切的自信。

“完美,不是吗?”他对着身边的人说道,“这不是工厂,这是未来诞生的地方。我们不是在制造机器,我们是在用光和硅,雕刻人类的下一个时代。”

他身边的首席工程师,艾伦·斯特林博士点了点头。

“更准确地说,瑞克,我们定义了雕刻的规则。全世界,都必须使用我们提供的刻刀。”

多纳休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斯特林的肩膀:“说得好,艾伦!走吧,让我们的朋友们,看看我们最新的刻刀,有多么锋利!”

今天,是GCA最新一代产品——DSW6000系列步进式光刻机的全球发布会。

这将是一场向全世界展示其肌肉与傲慢的盛大典礼。

GCA总部的多功能发布厅里,座无虚席。

来自《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科技记者,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的行业分析师,以及来自英特尔、德州仪器等顶级客户的代表,将数百个座位挤得满满当当。

闪光灯如同夏夜的繁星,不断在会场中亮起。

舞台中央,一束聚光灯打下,笼罩着一台被黑色天鹅绒幕布覆盖的庞然大物。

瑞克·多纳休走上舞台,他没有走向讲台,而是像一位摇滚明星一样,走到了舞台的最前方。他张开双臂,享受着台下热烈的掌声。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未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一年前,我们的竞争对手说,GCA已经达到了物理学的极限。他们说,1微米就是终点。他们说,我们不可能把更多的晶体管,塞进那么小的空间里。”

他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抹嘲讽的微笑。

“他们说对了。对于他们来说,那确实是极限。”

台下爆发出善意的哄笑。

“但是,在GCA,我们从不相信极限!我们只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将极限,远远地甩在身后!”

他猛地转身,一把扯下幕布!

一台比前代产品更加精密、更加庞大的DSW6000光刻机,在灯光下露出了它峥嵘的真容。

它的金属外壳闪烁着冰冷的光泽,仿佛一头来自未来的机械巨兽。

“女士们,先生们!我向你们介绍,GCADSW6000!它能稳定实现0.8微米制程!每小时处理超过60片晶圆!它的良率,将重新定义‘完美’这个词!”

掌声雷动。

在接下来的技术讲解中,多纳休意气风发,他特别提到了来自东方的追赶者。

“我听说,我们在脚盆鸡的朋友,尼康公司,最近也发布了他们的步进式光刻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故意放慢了语速,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我们对此表示赞赏。毕竟,模仿是最高形式的恭维。但我想提醒他们,模仿狮子的咆哮,并不能让你长出利爪和獠牙。当你还在学习我们三年前的技术时,我们,已经站在了下一个时代的门口!”

这番公开的、毫不留情的嘲讽,让台下的记者们兴奋地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明天的头条,已经有了。

发布会结束后,GCA的高层在顶楼的专属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庆功会。

香槟的气泡在水晶杯中升腾,气氛轻松而愉快。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敲响了。

一位穿着深色西装、神情严肃的亚裔男子走了进来。

“抱歉打扰,多纳休先生。”

多纳休认出了他,中情局的技术分析员,大卫·陈。

他们之间有过几次合作,主要是评估联邦的科技水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