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土法验尸(2/2)
理论再完美,如果信号无法提取,一切都是空谈。
王老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小周说得对。小姜,你的想法很好,但工程实现难度极大。信号的信噪比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除非……除非你能拿出一个全新的、能从强噪声中提取极端微弱信号的算法。但这种算法,据我所知,在世界范围内,都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姜晨身上。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个,也是最无法逾越的障碍。
然而,面对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姜晨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自信的微笑。
他知道,他真正的杀手锏,现在才该登场。
“王老,周总工,”姜晨平静地说道,“您们说的没错,常规的滤波算法,确实做不到。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呢?”
他走到黑板前,擦掉了一片地方,然后写下了一个标题:【锁相放大与背景降噪算法】。
“这是我最近在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时,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姜晨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伪装”,“传统的降噪思路,是‘堵’。我们试图用各种滤波器,把噪音信号给过滤掉。但噪音是无处不在的,你堵不住。我的思路,是‘捞’。”
“我们换个角度想,我们的目标信号,虽然微弱,但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背景噪音都不具备的。那就是,它的产生,是受我们‘控制’的。它的频率,和我们发射的超声波频率,是严格‘同步’的,或者说,是‘锁相’的。”
“我的这个算法,核心思想就是,我们不再去管背景噪音有多么强大。我们只利用一个‘锁相放大器’,在接收到的、混乱无比的信号海洋里,去专门‘打捞’那些与我们发射信号频率完全一致的信号分量,并将其进行亿万倍的放大。而其他所有频率的、与我们无关的噪音信号,则会被彻底抑制。”
“同时,算法的第二部分,是背景降噪。我们可以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一次‘静默采集’,也就是不发射任何信号,只记录环境本身的背景噪音。然后,在正式实验时,从接收到的总信号里,减去这个‘背景噪音’的特征模型。双管齐下,就有可能,将那根‘针’的声音,从雷暴中,清晰地‘捞’出来!”
姜晨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算法流程图。
这些内容,都是他从“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中,花费了数百万积分兑换出来的、领先这个时代至少二十年的信号处理技术。
但此刻,被他用一种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方式,“推导”了出来。
整个会议室,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这一次,不再是震惊,而是近乎呆滞。
在场的,都是国内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他们或许不懂材料,或许不懂光学,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看得懂数学。
因为那是各类工程学科的基础。
他们看着黑板上那套完美的、自洽的、闪耀着天才火花的算法模型,感觉自己的大脑都有些不够用了。
那位之前提出质疑的声学专家周总工,此刻正呆呆地站在黑板前,嘴巴微张,眼神呆滞。
他努力消化着姜晨的思路,然后用颤抖的手,指着其中一个公式,喃喃自语:“原来……原来可以这样……把傅里叶变换和相关性函数结合起来……天啊,这……这简直是艺术……”
最后的赌注,已经压上。
姜晨的算法,逻辑上无懈可击,理论上完美无瑕。
它像一把锋利的钥匙,打开了所有人思维的枷锁,也让所有反对的声音,都变得苍白无力。
一直沉默的钱卫国主任,此刻也站了起来。
他走到黑板前,仔细地看着那套算法,虽然他连那些数学公式都看不懂,但他能看懂在场所有专家的表情。
那是发自内心的、无法掩饰的震撼与折服。
他转过头,看向了王老。
王老缓缓地站起身,他走到姜晨面前,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仔细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看了足足有半分钟,他那张一向严肃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复杂的笑容。
那笑容里,有欣赏,有感慨,也有一丝作为前辈的欣慰。
“好……好啊……”王老连说了两个好字,他用力地拍了拍姜晨的肩膀,“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今天,算是亲眼见到了。”
他转过身,面对着钱卫国,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钱主任,我收回我之前所有的疑虑。”
“让他试!”
王老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掷地有声。
“我们必须让他试!如果这个算法是真的,如果这个方案真的能成功,那我们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答案!”
他指着黑板上那套算法,激动地说道:“这个算法本身的价值,可能就不亚于一台光刻机!它可以用在雷达上,用在声呐上,用在所有需要从强噪声中提取微弱信号的领域!这是能为我们整个国防科技,捅开一层窗户纸的东西!”
钱卫国看着情绪激动的王老,又看了看眼神平静的姜晨,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同意。调查组全力支持这次实验。”他看向姜晨,“需要什么,你直接列单子。人、财、物,一路绿灯。全军、全国的资源,随你调动!”
一场决定“磐石计划”命运的豪赌,终于拉开了序幕。
实验设备开始紧急搭建。
一份份盖着“国防科工委联合调查组”印章的加急电报,从凤凰厂发出,飞向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