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龙牙”反坦克导弹(1/2)
对于凤凰军工厂所在的南云地区,乃至对于整个龙国而言,这场“潘帕斯黄金雨”都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及时雨。
而现在,阿根廷,这个远在地球另一端、拥有着世界最肥沃土地和广袤牧场的国家,向龙国敞开了窗口。
最初的交易,只是牛肉和小麦。
但随着“安第斯雄鹰”计划的成功,以及龙国在后续冲突中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和可靠的“可否认性”,阿根廷军政府惊喜地发现,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不仅能提供他们急需的、足以对抗西方的“非对称武器”,更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不受西方世界掣肘的战略伙伴。
于是,合作的领域迅速扩大。
龙国用后续批次的武器和部分工业品,换来了阿根廷的铁矿石、大豆、玉米,甚至还有一些阿根廷从欧洲进口、但因战争而被封锁的二手精密机床和工业设备。
一条横跨太平洋的、秘密的战略物资输送带,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这些源源不断运抵的物资,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的供给压力。
南云地区的粮食和肉类供应率先得到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为国家节省了天文数字般的外汇,让国家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关键的工业和国防项目之中。
但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姜晨的目光,却早已投向了更远、也更严峻的北方。
一周后,一场关于陆军装备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内部研讨会,在凤凰军工厂一间高度保密的会议室里召开。
这场会议由冯振国亲自主持。
除了凤凰厂的核心技术骨干,他还特地从京城请来了几位陆军装备部和装甲兵工程学院的资深专家。而姜晨,作为特邀顾问,坐在了冯振国的身边。
一名来自总参情报部门的年轻军官,正在通过幻灯机,展示着一系列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关于北方联邦陆军的情报资料。
“同志们,请看大屏幕。”
随着他的话音,一张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轮廓的照片,被投射在幕布上。照片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钢铁洪流,一辆辆外形低矮、炮塔呈卵形的坦克,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东欧平原上碾压推进。
“这是联邦在去年‘西方-81’军演中,大规模亮相的T-72主战坦克。”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其正面采用了多层复合装甲,防护能力远超我们以往面对的任何对手。它装备的125毫米滑膛炮,能在2000米距离上,轻松击穿我们现役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
说完,幻灯片切换,出现了另一款外形更加狰狞的坦克。
“而这,是比T-72更先进的T-80。它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拥有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被西方称为‘飞行的坦克’。更可怕的是,它的复合装甲中,很可能加入了陶瓷材料,对破甲弹的防御能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在座的陆军专家们,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他们都是国内装甲和反装甲领域的权威,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扶了扶眼镜,声音沙哑地问道:“我们现有的反坦克手段,效果如何?”
“很不乐观。”情报军官的回答,“我们的122毫米坦克炮,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已经很难对T-72的正面构成有效威胁。而我们引以为傲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
说到这里,情报军官看向了冯振国身旁的姜晨。
“……虽然在阿富汗战场上,我们的‘猎杀型牧马人’对联邦的T-72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一些不知情的专家立刻露出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
冯振国和姜晨则对视了一眼,神色不变。
情报军官立刻补充道:“但那并非我军的制式装备。那种皮卡平台和简易改装,适合在阿富汗的山地打游击,但无法融入我军的合成化作战体系,也难以应对北方的集团式冲锋。所以,回归到我们自身的装备序列——”
“同志们,我必须指出一个残酷的现实。”情报军官指向了身后那幅巨大的、标满了红色箭头的华北、东北、西北战略地图。
“在纸面上,我们在‘三北’地区部署了百万大军,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常备陆军。这似乎是我们的‘规模优势’。然而,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力量的构成。我们的主力,依然是大量的甲类摩托化步兵师,其核心战术思想,仍然停留在用空间换时间,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去消耗敌人。”
他按动幻灯机,画面切换到了一张联邦远东军区的部署图,那密密麻麻的红色集团军符号光是看着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压迫感。
“在我们的对面,在西伯利亚和外蒙的广袤土地上,联邦部署了超过五十个齐装满员、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甲类师。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他们拥有的坦克总数,超过一万两千辆,其中T-72和T-80的数量已经过半。此外,还有数千辆BMP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这是一个完全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而打造的、高度合成化的钢铁拳头!”
“他们的战术,不是和我们的步兵师一城一地地争夺,而是利用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突击力,进行高速穿插、分割包围,直接瘫痪我们的指挥和后勤节点。我们引以为傲的‘汪洋大海’,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可以被轻易绕过和分割的、松散的湖泊。”
情报军官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令人绝望的结论。
“因此,我们在北方战区所谓的‘规模优势’,其实是一个危险的幻觉。在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突击力量上,我们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对方压倒性的技术优势,已经彻底抵消了我们的人数优势。那股‘钢铁洪流’的威胁,依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一旦战争爆发,我们的战士,可能需要用三辆、甚至五辆59式坦克,去换掉对方一辆T-72。”
这番话,让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每一个与会者,仿佛都能感受到那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以及那数万辆坦克碾压大地时所带来的巨大压迫感。
冯振国沉默地听着,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他知道,专家们说的都是事实。
空军有了“霹雳-8”,海军有了“鹰击-8”,但作为共和国基石的陆军,面对其最主要的潜在对手,却依然处于一种技术上的绝对劣势。
这种不对等,是致命的。
他的目光,转向了身旁的姜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