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第一声炮响(1/2)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微弱的晨光,出现在东方遥远的地平线上时,整个华北演习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固起来。
呜——呜——呜——
三颗代表着演习正式开始的红色信号弹,拖着长长的尾迹,呼啸着升上了微亮的天空,然后猛地炸开,散发出妖异的红光,将整个灰蒙蒙的战场,都染上了一层血色。
“演习开始!”
随着演习总指挥部一声令下,一场规模空前的钢铁对决,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演习场的东侧,“红军”的阵地上,一场钢铁的交响乐,正被推向高潮。
“所有单位,发动引擎!”
红军指挥官,一名经验丰富、以打法凶悍著称的集团军副参谋长,在他的63式装甲指挥车里,对着麦克风发出了咆哮般的指令。
“轰隆隆——”
大地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
数百台12150L型柴油发动机,在同一时间被点燃。一时间,马达的轰鸣声响彻了整个草原,汇成了一股足以让任何敌人肝胆俱裂的、代表着绝对力量的怒吼。黑色的、未经充分燃烧的柴油机废气,从每一辆坦克的尾部喷涌而出,在阵地上空迅速汇集成一片巨大的、翻滚着的乌云,几乎要将刚刚亮起的天空重新拉回黑夜。
“红军,第一、第二坦克团,以集团军突击群编成,全线出击!目标,正前方,蓝军预设阵地!撕开他们的防线,碾碎他们!”
随着红军指挥官一声令下,这股由数百辆59式和69式主战坦克组成的庞大集群,开始以经典的、教科书般的苏联大纵深突击战术的楔形编队,向着十公里外的蓝军阵地,发起了传统的、排山倒海般的集团式冲锋。
履带碾过干涸的土地,扬起了漫天的沙尘,形成了一道高达数十米、连绵数公里的黄色帷幕。从远处望去,那场面极其壮观,仿佛是一股由钢铁和尘土构成的、不可阻挡的黄色海啸,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
红军指挥官举着望远镜,看着自己亲手指挥的这股钢铁洪流,脸上露出了自信满满的笑容。在他看来,对面的“蓝军”不过是一个营级的实验性部队,兵力只有自己的五分之一不到。无论他们有什么新奇的战术,在自己这绝对的数量优势和压倒性的冲击力面前,都将被轻易地碾成齑粉。这场演习,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
而在高地上的观察台里,各国武官们也纷纷拿起了望远镜。
“典型的苏式第二梯队冲击战术,”汉密尔顿看着远处卷起烟尘的红军坦克群,语气平淡地分析道,“以营为单位的纯坦克编队作为突破矛头,试图利用冲击力和数量优势,在防御方的阵线上打开一个缺口。这种战术在三十年前的欧洲平原上或许还有效,但在今天,它有三个致命的弱点。”
他伸出三根手指,像一位正在给学生上课的教官:“第一,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在没有取得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这种密集的坦克集群,对于我们的A-10攻击机来说,就是一场盛大的‘打火鸡’游戏。‘铺路’激光制导炸弹和‘小牛’导弹,可以在五公里外,像外科手术一样,挨个点名他们的指挥车和技术车辆。”
“第二,步坦协同严重脱节。我没有看到任何伴随坦克冲击的步兵战车或装甲运兵车。这意味着,一旦他们的坦克冲入蓝军的近防火力网,将得不到步兵的有效支援,很容易被对方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从侧翼和后方摧毁。”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他们的C3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几乎为零。你看,他们的通信完全依赖于老式的短波电台,极易被干扰和窃听。各车组之间无法实时共享战场信息,指挥官也无法精确掌握每一个作战单元的动态。这种盲人瞎马式的冲锋,一旦遇到精心布置的雷场或者反斜面伏击,整个进攻就会瞬间崩溃。”
在观察台的另一侧,联邦武官团的讨论,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汉密尔顿的某些判断,但结论却截然不同。
“简直是在胡闹!”满脸酒糟鼻的联邦坦克兵少将,对着身边的华约国家武官们,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大纵深’作战理论的精髓!‘大纵深’的核心,不是无脑的冲锋,而是‘炮火’!是压倒性的、摧毁一切的炮火准备!”
他用力地挥舞着手臂,仿佛自己正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指挥千军万马:“正确的做法是,在坦克集群发起冲击之前,先用至少两个师的炮兵,对蓝军的预设阵地,进行不间断的、长达一个小时的饱和式炮击!用喀秋莎火箭炮把他们的阵地整个犁一遍,用2S7自行加农炮敲掉他们所有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和观察哨!要把他们的阵地变成一片火海,让他们的士兵在炮击结束时,连从掩体里爬出来的力气都没有!”
“然后,”他加重了语气,“坦克集群才应该在炮火延伸的掩护下,发起冲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所有老旧的59式和69式混在一起,乱糟糟地往前涌!这简直是对我们伟大军事理论的侮辱!”
“所以,将军,您认为结果会是?”一名捷克武官问道。
“结果?”联邦少将冷笑一声,又灌了一口伏特加,“如果我是红军指挥官,这场战斗在一个小时前,就应该在炮声中结束了。但既然他们选择了这种愚蠢的打法,那么结果就是,他们会在蓝军的阵地前撞得头破血流,然后停下来,呼叫他们那可怜的炮兵。最终,还是会依靠绝对的火炮优势,在付出不必要的惨重伤亡后,惨胜。一场毫无艺术感的、丑陋的胜利。”
蓝军指挥车内,气氛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安静得只能听到电子设备运转的嗡鸣声和键盘的敲击声。
李振上校紧紧地盯着面前巨大的战术显示屏。屏幕上,代表着红军坦克集群的、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他画出的那条代表着“死亡区域”的红线逼近。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心脏也在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但他握着通讯器话筒的手,却异常沉稳。
他知道,他即将下达的,将是龙国陆军历史上,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作战”指令。
“报告!红军先头部队已进入‘屠宰场’一号区域!距离我方前沿阵地2.5公里!”一名雷达兵报告道。
“再放近一点。”李振的声音冷静得像一块冰,“让他们的指挥车,再往前走走。”
他身旁的姜晨,平静地看着这一切,没有说一句话。他相信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这位年轻指挥官,也相信他亲手打造的这些“玩具”。
又过了几十秒,当屏幕上最前方的那个、被重点标记为“敌方营级指挥车”的红色箭头,越过了那条代表着两公里距离的虚线时,李振的眼中,猛地爆发出了一道骇人的精光。
“就是现在!”
他抓起话筒,用清晰而果断的声音,下达了第一个攻击指令。
“命令:‘龙牙’一号小组,目标,敌方营级指挥车,方位177,距离2050。自由猎杀!”
指令通过加密的数据链,在瞬间就传递到了位于最前沿的一个伪装掩体里。
士兵李虎的耳机中,响起了指挥部传来的、冰冷而清晰的指令。
“‘龙牙’一号收到!”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他身边的两名战友,如同演练了千百遍一样,迅速地掀开了身上的伪装网,从掩体中一跃而出。
李虎熟练地将“龙牙”导弹的发射筒扛在肩上,半跪在地。他身旁的观察手,则迅速地架起了一台小型的激光测距与目标指示仪,将一组精确的目标数据,通过短波电台,实时传输给了李虎的瞄准镜。
李虎将眼睛凑到热成像瞄准镜前,视野中,那辆正在高速冲锋的、天线林立的63式装甲指挥车,被清晰地捕捉到了。
“发现目标,请求锁定!”
“锁定!”
李虎按下锁定按钮,瞄准镜中的十字准星,立刻变成了一个闪烁的红色方框,死死地套住了那辆指挥车。
“目标已锁定!请求发射!”
“发射!”
李虎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砰!”
一声沉闷的轻响,导弹在初始助推器的作用下,被“弹”了出去。
李虎立刻扔掉发射筒,与他的战友们一起,迅速地撤回掩体,然后扛起装备,向着下一个预备阵地飞快地转移。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而在观察台上,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得有些困惑。
“那是什么?单兵火箭筒吗?”汉密尔顿上校皱起了眉头。
“看起来像。但是……它的发射方式很奇怪,而且,你看它的弹道!”英国准将惊呼道。
只见那枚导弹在飞出约五十米后,主发动机才猛然点火,拖着一道长长的白色尾焰,以一个诡异的高抛弹道,向着天空斜插上去,越飞越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