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71章 095—“归墟”

第371章 095—“归墟”(1/2)

目录

“昆仑”航母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熊猫”计划的触角已悄然伸向黑海之滨,“雷神之鞭”的电磁轰鸣也已在实验室里响起,“海龙”战鹰的图纸更是接近完结。

一个强大、立体、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正在姜晨的规划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蓝图走向现实。

速度之快,让刘老直呼,这是想让我不留任何遗憾啊。

然而,在这片由神盾、战鹰和巨舰构成的、看似密不透风的立体画卷之下,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也是最致命的阴影。

那片深邃、幽暗、危机四伏的水下世界。

海军潜艇部队指挥部。

一场关于“昆仑”号航母战斗群水下护航力量的专项研讨会,正在进行。

这里的空气,仿佛都带着深海的冰冷和压抑。

会议桌的一侧,是刘老和作为总设计师的姜晨。而另一侧,则是几位来自海军潜艇部队和相关研究所的、扛着金星、脸上却写满了忧虑的专家。

“刘老,姜总师,”一位头发花白、主管潜艇部队装备发展的老人,缓缓地站起身,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沉重和无奈,“关于为‘昆仑’号提供水下护航的任务,我们……我们潜艇部队,恐怕……有心无力。”

他身后的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一艘外形略显粗糙的核潜艇的照片。

那是龙国海军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091型“汉”级。

“这是我们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远洋水下力量。”老人的语气,充满了苦涩,“但是,它的问题,是致命的。”

他拿起一根指挥棒,指向了屏幕上的一组数据。

“首先,是噪音问题。”

“我们的第一代压水反应堆,在设计之初,为了追求功率和可靠性,几乎没有考虑任何降噪措施。反应堆冷却剂主泵的巨大噪音,加上减速齿轮箱的机械噪音,使得091在水下航行时,其噪音水平,长期维持在160分贝以上。”

“160分贝是什么概念?”他看着姜晨和刘老,做了一个残酷的比喻,“在鹰酱海军的声呐兵耳朵里,我们的091,就像一辆没有消音器的、在水下疯狂行驶的拖拉机!他们甚至不需要打开主动声呐,仅凭被动声呐,就能在两百公里之外,清晰地捕捉到我们的踪迹。”

“而我们的对手呢?”

屏幕上的画面,切换成了一艘线条流畅、充满科幻感的、鹰酱海军现役最主力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洛杉矶’级的最新改进型,其水下航行噪音,已经成功地控制在了110分贝以下。这个数值,已经接近了海洋的背景噪音。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的声呐兵,终于从嘈杂的背景音中,分辨出它的存在时,对方的鱼雷,可能已经抵达我们的艇壳了。”

“一个是水下敲锣打鼓的拖拉机,一个是与海洋融为一体的幽灵。”

“这就是我们与对手之间,那令人绝望的差距。”

“其次,是声呐性能。”老人继续说道,“我们的声呐技术,还停留在七十年代的水平。探测距离近,分辨精度差,抗干扰能力弱。而‘洛杉矶’级,已经装备了先进的拖曳线列阵声呐,其探测距离,是我们的数倍。这意味着,在水下对抗中,我们是‘近视眼’加‘聋子’,而对方,则是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顶级猎手。”

“最后,是武器系统。”

“我们还在使用直航鱼雷,而对方,早已普及了线导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

老人放下了指挥棒,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不甘和屈辱。

“刘老,恕我直言。以我们现有091的性能,让它去为‘昆仑’号护航,不仅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水下安全保障,反而会因为它自身巨大的噪音,成为一个暴露整个航母战斗群位置的、巨大的‘水下灯塔’和‘拖油瓶’!”

“它非但保护不了航母,反而需要航母战斗群中的反潜直升机和驱逐舰,分出大量的精力,来保护它自己!”

这番话,如同最锋利的刀子,狠狠地扎在了刘老的心上。

他知道,老设计师说的,是血淋淋的、无法回避的现实。

一个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如果它的水下,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无法被保护的“盲区”,那么,它所有的威慑力,都将大打折扣。

敌人的核潜艇,可以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到航母的防御圈内,从最致命的角度,发动饱和式攻击。

到那个时候,无论“神盾”系统有多么强大,无论“海龙”战机有多么勇猛,都无法拦截那些从水下射来的、致命的鱼雷。

而姜晨更是知道,在装备新型反舰导弹之后,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如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摧毁一支舰队。

“昆仑”,这头即将诞生的东方巨兽,它的腹部,将永远暴露在敌人的獠牙之下。

水下,这片幽暗的战场,成为了继“心脏病”之后,摆在“一号工程”面前的、又一块最致命的短板。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所有潜艇部队的专家,都低着头,一言不发。他们为自己部队装备的落后,感到深深的羞愧和无力。

刘老紧紧地攥着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那颗火热的心,此刻像是被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

他知道,核潜艇的技术难度,丝毫不亚于航空母舰,甚至从某方面来说,这可以是独立于“一号工程”之外的另一个项目。

尤其是核反应堆的小型化和降噪技术,更是涉及到材料、机械、核物理等多个领域的、最顶尖的科技。

龙国在这一领域,起步晚,底子薄,与鹰酱和联邦之间,存在着长达数十年的、几乎无法被追赶的技术代差。

难道,真的要像091一样,再花费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去慢慢地摸索,去一点点地追赶吗?

“昆仑”等不了!

国家也等不了!

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从联邦引进技术,或者干脆放弃核潜艇护航,转而依赖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进行反潜的、妥协的方案时。

一直沉默不语的姜晨,出手了。

“各位前辈,各位专家,”他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里的沉寂,平静而又充满了自信,“大家刚才提到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指向了一个核心——动力。”

“我们091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第一代压水堆那落后的循环方式和巨大的主循环泵。我们的声呐之所以性能差,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噪音太大,干扰了声呐的正常工作。”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为我们的新一代核潜艇,找到一颗全新的、足够安静、也足够强大的‘心脏’。”

听到这里,所有专家都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不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