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389章 风暴的余波与转向

第389章 风暴的余波与转向(1/2)

目录

1988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

莫斯科上空的阴霾久久不散,帝国的脉搏日渐微弱。

然而,那场由克格勃和军方极端保守派在绝望中密谋的“风暴”,最终却未能真正掀起。

它像一场胎死腹中的雷暴,在酝酿阶段就悄然瓦解。

事后看来,其流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关键的一环,或许是戈尔巴乔夫本人出乎意料的警觉。

就在政变预定发动日期的前几天,他似乎从某个无法言说的渠道,接收到了一份极其隐晦的“友好提醒”。

这份提醒没有指明具体的威胁,却恰到好处地触动了他本就敏感的神经。

随后,克里姆林宫和戈尔巴乔夫本人的安保级别被悄然提升。

克格勃第九局(负责领导人保卫)内部进行了紧急的人事调整和忠诚度排查,一些被认为不可靠或立场摇摆的军官被暂时调离了核心岗位。

更重要的是,戈尔巴乔夫授意国防部和克格勃的温和派高层,对军队和内部安全部门近期的一些异常调动进行了质询和压制。

这些看似寻常、甚至有些“神经过敏”的举动,却精准地打乱了政变策划者们的部署。

他们原本计划利用戈氏出席某个公开活动的机会下手,但安保的骤然加强让他们失去了最佳时机。

同时,高层的质询也让参与密谋的一些军方将领感到了恐惧和犹豫。

更致命的是,这群本就心怀鬼胎的“恐龙”内部,在最后的行动方案和事成之后的权力分配问题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裂。

有人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控制莫斯科,有人则认为应该先稳住军队,还有人则开始担心事败后的清算……

争吵取代了行动,猜忌瓦解了本就不牢固的同盟,就像这个牢不可破的联盟本身一样,从内部,自己瓦解了。

当预定的“零时”到来时,没有人敢于真正扣动扳机。

而在遥远的、冰封的西北边境,那支被寄予厚望、准备点燃战火以转移视线的中亚军区特种作战分队,同样在最后一刻,踩下了刹车。

他们的直升机甚至已经低空掠过了边境线的界碑。

但在预定的突袭目标——那个新建的龙国雷达站——出现在他们夜视仪视野中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里根本不是情报中描述的“防守薄弱”的哨所。

那是一个灯火通明、严阵以待的钢铁堡垒!

数十辆外形狰狞的“玄武”主战坦克呈环形阵地展开,炮口昂扬;步兵战车和自行高炮隐藏在精心构筑的工事之后;远处山坡上,“红旗”导弹发射架如同沉默的卫兵;空中,甚至能听到战斗机引擎划破夜空的尖啸!

这根本就是一个张开了血盆大口的陷阱!

带队的指挥官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他们不知道龙国人是如何得知他们的计划,也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规模的部署。

他们只知道,如果真的冲进去,就是送的。

就这样,一场可能将两个大国拖入深渊、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巨大危机,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如同一场虚惊,在无声无息中消弭于无形。

西山。

危机解除的消息传来,会议室内紧绷的气氛稍稍缓和,但所有人的脸上,都没有轻松的表情。

短暂的庆幸之后,是更加沉重的现实考量。

“北方那头熊,算是自己把自己绊倒了。短期内,边境压力确实会大大减轻。”冯振国首先开口,他面前摊开着一份最新的情报汇总,“但是,先生们,我们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一个时代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个更复杂时代的开始。”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这份文件的封面上,印着一个不祥的代号——“绞索”。

“根据我们驻外使馆、商务代表处以及海外合作总公司等多方面汇报的情况来看,鹰酱主导的、代号为‘绞索’的全面技术封锁行动,已经开始全面发力,并且其范围和力度,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

冯振国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就在上个月,我们派往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代表团,原计划採购一批用于精密模具加工的高速铣削中心。合同都快签了,对方突然变卦,理由是‘受到第三方压力,无法保证出口许可证的获批’。这个‘第三方’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类似的情况,在瑞士的五轴联动机床、日本的半导体製造设备和关键材料如光刻胶、法国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甚至是以色列的某些传感器技术上,都在密集发生。对方几乎是在动用其全部的盟友体系,试图在所有可能被我们用于提升工业和军事实力的领域,都砌上一堵墙。”

“他们不仅仅是禁止成品设备的出口,甚至开始限制一些关键的基础材料、特种化工品、工业软件的供应。”

“根据机械工业部的初步评估,如果这种封锁持续下去,我们正在进行的几个重点项目,包括‘昆仑’号航母的后续维护与升级、以及‘海龙’战机的批量生产,尤其是‘太行’发动机所需的高温合金材料和部分精密加工设备,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被迫延期或降低指标。”

“虽然‘磐石’计划让我们拥有了‘龙芯一号’光刻机,解决了部分芯片的问题,但在另外一些的设备和关键材料方面,封锁的影响依然巨大。”

虽说姜晨一直致力于推动关键设备、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以摆脱“卡脖子”困境,但龙国工业体系庞大复杂,所需设备零件浩如烟海,完全杜绝进口在短期内仍不现实。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想当初,也就几年前吧,北边那头熊还如日中天,军事上咄咄逼人的时候,鹰酱和他们多少还有些共同语言,毕竟有个大个子杵在那儿。

可到了1988年这会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莫斯科的日子不好过了,那头熊明显没了当年的威风。鹰酱一看最大的威胁快不行了,对华的态度立马就变了味儿,过去那点心照不宣的合作基础,眼看着就要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