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实践的呼唤(2/2)
“对嘛!”赵瑞龙一拍大腿,“我就知道你们有兴趣。咱们组个队,我都想好了,就去城南那个红星机械厂,我二叔在那儿当个小领导,好说话!资料什么的也好弄。”
他安排得明明白白,效率高得让人咋舌。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瑞龙,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想自己去选个地方。”
赵瑞龙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哦?你想去哪儿?”
“我听说,北边山区的青峰乡,这几年林业改革搞得不错,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我想去那里看看。”那是我偶然从一本内部刊物上看到的消息,篇幅很短,却让我印象深刻。
“青峰乡?”赵瑞龙皱起了眉头,“那地方偏得很,路都不好走!你去那儿干嘛?人生地不熟的,调研难度多大!哪有去红星厂方便,数据现成,报告也好写。”
陈默也看向我,目光里带着询问。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理由听起来更充分:“正是因为偏,才更可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乡镇企业不止是城郊的工厂,也包括这些依托资源的山区企业。它们的困境可能更具代表性。而且……我想靠自己,从头到尾独立完成一次真正的调研。”
话说出口,我心里反而踏实了。那种渴望触碰真实、渴望独立证明自己的冲动,压过了对便利和“关系”的依赖。
赵瑞龙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半晌,才嗤笑一声:“行,致远,你有志气!那咱们就分头行动,到时候看看,是你那山旮旯里的报告精彩,还是我这‘方便’出来的报告过硬。”
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挑衅。
陈默看了看我们俩,打了个圆场:“各自选择也好,更能体现调研的多样性。瑞龙,你的团队还需要人吗?我可以加入,负责政策梳理部分。”
赵瑞龙立刻换上笑脸:“求之不得啊!有你这大才子在,咱们的报告理论深度肯定没问题!”
他们俩又低声商议起来。
我独自坐在那里,看着窗外刺眼的阳光,心里既有些空落落的,又有一股莫名的火焰在升腾。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前路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那种来自实践深处的呼唤,如此清晰,如此强烈。
我拿起笔,在空白的报名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青峰乡”三个字。
实践的帷幕,正由我自己亲手拉开。而帷幕之后,等待我的究竟是什么?是理想的淬炼,还是现实更无情的撞击?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