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27章 毕业的选择题

第27章 毕业的选择题(2/2)

目录

他的话语像带着钩子,充满了诱惑。计委,那是掌握实权、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部门,是赵瑞龙这类“弄潮儿”的舞台。去了那里,或许真的能更快地“做事”,更快地实现抱负。

一瞬间,我动摇了。现实的引力如此沉重,理想的翅膀似乎不堪重负。

我抬起头,目光掠过赵瑞龙精明世故的脸,落在陈默沉稳而真诚的眼睛上,最后,停留在窗外那棵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上。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天空,像极了某种无言的坚持。

我想起了青峰乡那位老支书布满老茧的手,想起他送我离开时说的那句话:“林同学,你们读书人,将来当了官,别忘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我想起了在图书馆度过的那些日夜,与先贤对话,内心充盈的澎湃与激情。

我想起了自己选择青峰乡作为调研地时的初衷——去看最真实的中国。

去政策研究室,难道就不能“做事”了吗?或许,在那里,我能更冷静地观察,更深入地思考,用另一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内心的天平,在经过剧烈的摇摆后,渐渐趋于平稳。

我看向赵瑞龙,努力扯出一个笑容,尽管可能有些僵硬:“谢谢你的好意,瑞龙。不过,既然是组织的分配,我就服从。政策研究室……也挺好。”

赵瑞龙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我,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把烟头摁灭在搪瓷缸子里:“行,你清高!哥们儿佩服!”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几分嘲讽。

陈默看着我,眼神里多了些别的东西,他再次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都没说,却又像说了千言万语。

我拿起那份通知,仔细地折好,放进内衣口袋,贴在心口的位置。那纸张似乎带着微微的温度。

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在很多人看来“不明智”的路。前路注定清冷,布满文字的荆棘与思想的迷雾。

但这是我林致远自己选择的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独自一人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告别了梧桐,告别了图书馆的灯光,告别了那个曾经充满书生意气的自己。

背包里,除了简单的行李,还有一本《资治通鉴》,和那份字迹密密麻麻的青峰乡调研报告手稿。

火车是明天早上的,目的地——省城。

一个崭新的,却充满未知的世界,正等待着我去叩响它的大门。

而门后的风景,是波澜不惊的案牍劳形,还是潜流暗涌的惊心动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