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31章 各奔前程

第31章 各奔前程(1/2)

目录

六月的未名湖畔,柳絮已歇,蝉鸣未起,正是最宜人的光景。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点,一如我们此刻的心情,明亮中带着离别的恍惚。

我们宿舍四人,占据了湖边的一张长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栀子花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伤感和对未来的躁动。

“定了!哥们儿我,留京!”赵瑞龙“啪”地一声,将一罐北冰洋汽水墩在石桌上,气泡欢腾地涌出,像他此刻抑制不住的意气风发。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商务部,国际贸易司。怎么样,这平台?”

他说话总带着一种宣告式的语气,仿佛天生就该站在舞台中央。我仿佛已经看到他在四九城的某个部委大院里,步履匆匆,周旋于各种文件与会议之间。

“恭喜啊,瑞龙!一步到位,前途无量。”我由衷地说道,拿起汽水和他碰了一下。汽水冰凉的触感顺着喉咙滑下,暂时压下了心头的纷乱。

“嗐,也就是个起点。”赵瑞龙摆摆手,语气谦逊,但嘴角的笑意却藏不住,“老爷子说了,先在部委攒攒资历,熟悉一下宏观层面的游戏规则。致远,你呢?听说你也要进机关?”

“嗯,”我点点头,“回省里,政策研究室。”

“政策研究室?”赵瑞龙微微挑眉,像是评估一件商品的潜在价值,“清苦衙门啊,写不完的材料,爬不完的格子。不过也好,离核心近,容易进入领导视野。关键是跟对人,你们省里那位周副秘书长,听说风评不错,是个干实事的。”

他总是这样,对千里之外的人事动态如数家珍。我笑了笑,没接话。他的道路是精心规划的蓝图,我的则更像一张待填充的白纸。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陈默,这时忽然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我去了陕西北部,一个乡中学。”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我和赵瑞龙都愣住了。陈默的成绩极好,若想留京或去大城市,机会比我们都大。

“陕北?中学老师?”赵瑞龙率先反应过来,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默哥,你没发烧吧?以你的才华,去那里不是……不是浪费了吗?”他大概想把“自毁前程”这个词咽回去,但意思已经到了。

陈默脸上没什么波澜,只淡淡地说:“那里缺老师。孩子们需要人教,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顿了顿,目光望向湖心,“知识不该只是往上爬的梯子,也该是点亮角落的烛火。我觉得,那里更需要我。”

他说得平静,我却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陈默,他的理想主义从未在现实的浪潮中褪色,反而愈发坚硬如玉。他没有赵瑞龙的算计,也没有我的迷茫,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旁人难以理解的代价。

我想起他书架上那本被翻烂了的《平凡的世界》,忽然理解了他的选择。他这是要去亲身走一走孙少平走过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