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渴望“做事”(1/2)
办公厅的工作像一台永不停歇的精密仪器,而我,是其中一颗刚刚磨合顺畅的齿轮。每日与文件、会议、电话为伍,在字斟句酌和上传下达中度过。我熟悉了流程,掌握了节奏,甚至开始获得王处长偶尔的赞许:“小林,这篇稿子改得不错,重点突出,表述严谨。”
然而,一种更深切的渴望,却像暗夜里的火种,不仅未曾熄灭,反而在按部就班的日常中燃烧得愈发炽烈。我渴望的,不仅仅是写好一份文件、办好一次会议,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事”——看到政策落地生根,看到问题得到解决,看到因为我的一点点努力,现实能发生哪怕一丝丝向好的改变。
这种渴望,在接到清河县马书记亲自打来的电话时,达到了顶峰。
那天下午,我正埋头校对着下一周省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材料,桌上的外线电话响了。
“请问是办公厅综合一处林致远同志吗?”一个沉稳而略带口音的声音传来。
“我是,您哪位?”
“我是清河县委马国华啊。”对方自报家门,语气颇为客气,“林同志,上次扶贫款的事情,多亏你及时提醒督促啊!款项当天就落实到位了,李满仓专门让他家小子写了封感谢信送到县委来,呵呵。”
“马书记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主要还是县里落实得快。”我连忙说道,心里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那个深夜值班的电话,那些字斟句酌的督促,原来真的能换来一个孩子如期上学的机会,换来一个老农发自内心的感激。这种直接而真实的反馈,是坐在办公室里研读十份文件也无法带来的。
“哎,话不能这么说。省里一个电话,”马书记话锋一转,“林同志,这次打电话,除了感谢,还有个不情之请。我们县里正在制定一个关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总觉得思路还不够开阔,政策把握上心里也没底。听说你是大笔杆子,又对我们基层情况比较关心,能不能……在方便的时候,帮我们把把关,提提意见?”
我的心猛地一跳。为一个县的正式文件“把关”、“提意见”?这超出了我目前的工作职责,也似乎有些越界。但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做事”的声音在呐喊: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将我的思考与基层实践更紧密结合的机会!
我压下心头的激动,谨慎地回答:“马书记,您过奖了。我只是个普通工作人员,谈不上把关。不过,如果县里需要,我很乐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下你们的稿子,从个人角度提些不成熟的参考建议。”
“太好了!那就这么说定了!我马上让县委办的同志把材料给你传过去。”马书记的声音透着高兴,“不管建议成熟不成熟,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参考!”
挂了电话,我久久无法平静。手心里因为紧张和兴奋而微微出汗。我清楚地知道,答应这件事,意味着要在本职工作之外,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而且必须格外小心,不能逾矩,不能授人以柄。
下班后,我跟清薇通电话,提到了这件事。
“你会不会太累了?”清薇有些担心,“办公厅的工作本来就不轻松,再揽下额外的活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