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03章 笔记里的血泪

第103章 笔记里的血泪(2/2)

目录

“子媳南下打工,失联。”

“早饭:红薯粥,稀,可见碗底。”

“赠馒头咸菜,老人泪目。”

字迹因为当时的激动而有些歪斜。尤其是“红薯粥,稀,可见碗底”那句,旁边我下意识地画了几道重重的波浪线,仿佛想勾勒出那粥的稀薄,又仿佛是我内心波澜的映射。

合上笔记,我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山间清冷的空气。笔记里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滴凝固的血泪,记录着底层民众的艰辛、无奈与坚韧。它们比任何宏大的理论、任何漂亮的口号,都更有力量。

这份力量,沉重得让我几乎无法呼吸,却也清晰地指明了我该前进的方向。

我知道,我即将递交的,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我递交的是老陈那本藏在炕洞里的“账本”,是废砖窑里那些村民压抑的倾诉,是那碗照得见人影的红薯粥,是这笔记里所承载的、千千万万沉默者的血泪与期盼。

可能会有人说我年轻气盛,不识时务;可能会有人说我小题大做,影响“稳定”;甚至可能会有人因此对我产生不满,给我今后的道路设置障碍。

这些,在昨夜无眠的思考中,我都已经反复掂量过了。

但是,当我再次触摸这笔记粗糙的纸页,仿佛就能触摸到山坳村那片土地的温度,感受到那些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我想起老陈最后送我出门时,那欲言又止、最终化为一声沉重叹息的表情;想起石头偷偷塞给我纸条时,那双乌溜溜眼睛里闪烁的、属于孩子的最纯粹的信任。

我不能辜负这份沉重,也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为民请命”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莫大的勇气,甚至可能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但此刻,坐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抚摸着这本浸透了“血泪”的笔记,我心中那份因未知前途而产生的些许彷徨,渐渐被一种更为坚定的东西所取代。

那是良知,是责任,是一个读书人,一个穿着这身干部服装的人,无法回避的担当。

我将笔记小心翼翼地收好,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前方的山路依然崎岖,但我的脚步却比来时更加沉稳、有力。

我知道,回到省城,等待我的将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我这本笔记,和那份据此写就的报告,就是我唯一的,也是最有力的武器。

山风掠过,林涛阵阵,像是在为我送行,又像是在为我壮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