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内心的火焰(2/2)
说完,他哼着不成调的戏曲,背着手走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宿舍里重新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那俩白胖的包子在搪瓷缸子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但我却毫无食欲。
老张的话,像一盆温水,试图浇熄我内心的火焰。他没错,他是为我好,他用他几十年机关生涯总结出的“生存法则”在点拨我。按照他指的路走,我会很安全,或许还能走得挺顺。
可是,我做不到。
我走到书桌前,打开那个帆布包,将里面厚厚一沓调研笔记和收集的材料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纸张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我抚摸着那些浸透着汗水、甚至沾着泥土印记的字迹,仿佛又触摸到了那片土地上滚烫的温度。
狗娃在山坡上奔跑的身影,和他那因为无学可上而显得有些茫然空洞的眼神,再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狗娃,你想上学吗?”我记得我当时这样问他。
他低着头,用脚踢着地上的土坷垃,声音细若蚊蚋:“想……可是爹说,没钱……”
那一刻,我无言以对。我能说什么?说知识改变命运?说再坚持一下?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任何安慰和鼓励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但现在,我或许可以做点什么。我手里有笔,有机会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传递上去。
这团火,不能让它熄灭!
我猛地站起身,拉亮了书桌上那盏昏黄的台灯。橘色的光晕驱散了小屋一角的黑暗,也仿佛照亮了我内心的迷惘。
我铺开一沓崭新的稿纸,拧开钢笔,吸饱了蓝黑墨水。笔尖悬在纸面上方,因为内心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从哪里开始?
就从那个夕阳下的山坡,从那个想上学却上不起学的孩子开始?还是从那些压得农民喘不过气的名目繁多的税费开始?抑或是从基层干部在“完成任务”和“体恤民情”之间的两难处境开始?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冲击着我的大脑。我知道,这将是一份与众不同的报告。它可能不够“成熟”,不够“稳妥”,甚至可能会触碰到某些敏感的神经,打破某些人乐于维持的“平静”。
但,如果所有人都选择沉默,选择视而不见,那么,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声音将由谁来传递?他们的苦难,又将由谁来看见?
内心的火焰熊熊燃烧着,驱散了疲惫,也烧掉了犹豫。
笔尖,终于坚定地落在了纸上。
《关于清河县及周边地区农民负担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标题写下,仿佛一个郑重的承诺。接下来的夜晚,我将与孤灯为伴,与这些沉重的文字为伴,将我在清河县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忠实地、也许是不合时宜地,呈现出来。
这团火,注定要燃烧下去,哪怕最终只能照亮很小的一片黑暗,哪怕可能会灼伤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