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日程表(2/2)
王秉文听完,点了点头,并没有责怪我的意思,反而解释道:“省长说得对。日程管理是秘书的基本功,也是敏感点。你看,”他指着日程表上另一个项目,“这个‘接待兄弟省市考察团’,时间安排就比较宽松,因为这类活动重在礼节性和交流,节奏可以舒缓些。而像‘红星机械厂专题协调会’这种,省长亲自盯的,就必须预留充足时间,甚至要做好延长准备。”
他压低声音:“还有,你要注意看哪些活动是省长主动要求安排的,哪些是被动接受的。比如这段时间,省长频繁安排调研和专题会,重心明显在国企改革和解决基层困难上。但有些……嗯,比如一些可去可不去的典礼、剪彩,或者某些部门力推的、听起来很花哨的‘创新项目’汇报,就要格外谨慎,有时候甚至需要我们想办法委婉提醒,或者合理规避,帮省长挡住不必要的干扰。”
我细细品味着王秉文的话,感觉这小小的日程表背后,竟然牵扯到如此多的工作思路、人际关系甚至政治智慧。它不仅是时间安排,更是一种工作导向和注意力资源的分配。
“另外,”王秉文补充道,“日程表还要留有弹性。领导工作千头万绪,突发情况很多。比如临时有上级领导指示,有紧急事件需要处理,或者省长自己有了新的思考需要时间沉淀。所以,每天最好能预留一到两个‘机动时间段’,不能排得太满,要让省长有喘息和思考的空间。”
我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些经验,是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更加用心地观察和学习。我注意到,周省长的日程虽然繁忙,但并非杂乱无章。他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车上听汇报、看简报;他重视调研,经常把会议安排在基层一线;他保护不受干扰的思考时间,用于阅读和撰写重要文稿。
我也开始尝试模仿王秉文,在整理日程时,不仅列出时间、事项,还会在旁边用铅笔标注简单的背景信息、关键议题或可能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当我把这样一份稍显“丰满”的日程草稿递给王秉文审阅时,他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有进步。”他简单评价道,“开始动脑筋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我备受鼓舞。我知道,要真正掌握这门“日程表”的学问,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历练。它要求我不仅熟悉业务流程,更要能准确把握领导的工作风格和关注重点,甚至要对全省的中心工作和复杂形势有一定的判断力。
这张小小的日程表,就像一扇窗口,让我窥见了高级领导干部日理万机的工作状态,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秘书工作所需要的,远不止是勤快和细心,更需要持续的学习、思考和悟性。
傍晚,当我再次将修改完善后的日程表呈送周省长时,他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没有再提出异议,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七点五十,准时。”
“是,省长。”
走出办公室,我长舒一口气。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和亮起的灯火,我知道,今天关于“日程表”的这一课,只是我漫长秘书生涯中,需要学习和领悟的众多课程之一。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步踏实的成长,都让我对这份工作,对周省长这位领路人,增添了更多的敬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