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学习决策(2/2)
他放下文件,目光变得深邃:“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选择哪一个,而在于如何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向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连接点和共赢点。”
我和王秉文都凝神静听。
“比如,”周省长继续道,“我们能不能在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时,强制要求或者大力鼓励他们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成果?搞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反过来,我们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能不能优先发展那些能够服务于本地传统产业升级的细分领域,比如工业控制软件、智能传感器?这样,新兴产业找到了市场和应用场景,传统产业获得了提升的动力和技术支持。这才是真正的‘融合发展’,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他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瞬间提升了思考的格局。我恍然大悟,优秀的决策者,往往善于跳出“二选一”的思维定式,在更高维度上寻找整合与创新的解决方案。
“秉文,”周省长指示道,“把这两份方案都退回给发改委和工信厅。让他们不要各自为战,组织一个联合工作组,就按照‘融合发展’的思路,重新论证,拿出一份能够体现两者结合点的、更具操作性的综合性方案来。重点要解决我刚才提到的融资、人才等核心瓶颈问题。”
“明白,省长。”王秉文立刻记下。
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明白了,学习决策,首先要学会像领导一样思考,要有全局视野,要能看到不同方案背后的利弊权衡和深层逻辑。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核心症结,而不是被表面的论述所迷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整合创新”的思维,能够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到破局的关键点和共赢的路径。
另一次学习决策的经历,发生在一个紧急事件的处置上。深夜,我接到青州市政府的紧急报告,该市一个化工厂发生原料泄漏,虽然已初步控制,但部分污染物进入了流经市区的河流,可能对下游饮用水源造成威胁。
情况紧急,我立刻叫醒了已经休息的王秉文,并一起向周省长电话汇报。周省长在电话里冷静地听取了汇报,然后迅速做出了几条清晰的指示:第一,立即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省市联合指挥部;第二,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下游饮用水安全,立即组织专家研判,制定并实施截流、稀释、吸附等应急措施;第三,严密监控水质变化,及时、准确、透明地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恐慌;第四,彻底调查事故原因,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他的指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既抓住了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这个最核心、最紧迫的问题,也兼顾了事件处置、信息公开和事后追责等多个环节。
在随后紧张的处理过程中,我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我看到,周省长的决策并非一成不变。当专家研判认为污染物降解速度比预期快时,他及时调整了部分应急措施的强度;当发现下游某个乡镇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存在风险时,他果断要求该水厂立即切换备用水源。
这次经历让我学到,决策不仅需要深思熟虑的智慧,也需要在紧急情况下的果敢与担当。同时,决策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及时做出修正和优化。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学习决策”,我感觉自己对工作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和信息传递者,开始尝试着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去探寻解决之道。我知道,这种能力的提升,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