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55章 工人的请愿

第155章 工人的请愿(2/2)

目录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他口中的“对面”,指的是与周省长在改革路径上素有分歧的刘省长一派。老王这人,业务能力平平,但对各路消息和领导间的微妙关系,却有着猎犬般的嗅觉。

我笑了笑,没接他的话茬,只是说:“王处,省长已经指示了,依法依规,妥善处理。”

老王见我滴水不漏,讪讪地笑了笑,又扯了几句闲篇,便转身走了。

我看着他微胖的背影,心里明镜似的。他这不是来关心工作,是来探口风,甚至可能带着某种暗示。这办公厅,就像一个微缩的官场生态池,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存和钻营。

半小时后,国资委王主任和信访办老赵气喘吁吁地赶到。周省长在小会议室听取了他们的紧急汇报。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一些。工人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安置补偿标准过低,以及对新接手的民营企业(据说有高建明背后的资本影子)极度不信任,担心被当成包袱甩掉后,生活无着。

“补偿标准是参照省里最新文件定的,按理说没问题啊。”王主任擦着汗解释。

“文件是死的,人是活的!”信访办老赵是个干瘦的老头,在基层和群众打了一辈子交道,说话直接:“老王,你那文件考虑物价上涨了吗?考虑他们这年纪出去根本找不到工作了吗?工人们跟我说,‘买断工龄那点钱,不够给孩子交两年学费的!’这话实在啊!”

老赵的话像锤子,敲在每个人心上。

周省长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最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我们:“安置方案,重新论证。王主任,你牵头,邀请工人代表、工会、还有相关的法律专家、经济学家,组成一个联合评估小组。老赵,你负责和工人代表沟通,稳定情绪,告诉他们,省政府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一定会给他们一个负责任的答复。”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制造新的困难和矛盾。谁要把经念歪了,别怪我周汝信不讲情面!”

“是!”王主任和老赵立刻领命。

会议结束,我跟着周省长回到他的办公室。他站在窗前,楼下的工人还没有散去,但情绪似乎平稳了一些,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正在给他们分发矿泉水。

“致远,”周省长没有回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圈圈画画的那些文件,最终要落到的地方。一笔下去,可能就是几千个家庭的喜怒哀乐。”

我默默点头。这一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常说的“权力是责任”的含义。

“你记一下,”他转过身,眼神恢复了平时的锐利,“以我的名义,给省委写一份情况说明,如实汇报今天的事件和我们初步的处理意见。同时,起草一个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必须把职工安置放在首位,严禁简单粗暴、一改了之。方案不成熟、安置不到位的,一律暂缓!”

“好的,省长,我马上办。”我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飞快地记录。

笔下流淌出的,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试图承载楼下那些沉重目光的承诺。我知道,从研究室到办公厅,从纸上蓝图到楼下风雨,我的仕途笔记,翻开了真正充满重量的一页。而那个叫“高建明”的商人名字,在此刻与工人请愿的事件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关联,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头,埋入了命运的织锦之中,等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被再次扯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