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老刘的诉求(2/2)
我没有伸手去接,而是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老师傅,这里人多嘴杂,也影响办公秩序。要不,我们到旁边的信访接待室,您慢慢跟我说?让其他工友先回去等消息,我保证,一定给您和大家一个答复。”
老刘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转身对工友们喊道:“大伙先回去!这位林秘书答应帮我们向省长反映!咱们信政府一回!”
好说歹说,其他工人渐渐散去,只留下老刘和另外两个看起来比较稳重的老师傅。我把他们引到信访办的空接待室,又让工作人员倒了几杯热水。
热水端上来,蒸腾的白气似乎也软化了一些刚才门外的剑拔弩张。
“老师傅,您贵姓?”我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
“免贵,姓刘,刘大军。市纺织厂三车间的挡车工,干了三十年了。”老刘端起杯子,手有些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长年累月高强度劳动留下的痕迹。
“刘师傅,您慢慢说,把厂里的情况,还有大家的难处,都告诉我。”
老刘喝了一口热水,打开了话匣子。从他的叙述中,我听到了一个典型国企在时代转型浪潮下的挣扎与沉沦。产品款式老旧,跟不上市场,仓库里堆积如山;管理层人浮于事,据说个别领导还在外面有自己的生意,心思早就不在厂里;银行贷款贷不到,有限的资金也不知流向何处。工人们最初只是被拖欠一两个月工资,大家体谅厂里困难,勒紧裤腰带忍着,没想到这一忍就是大半年。
“林秘书,你不知道啊!”老刘的声音带着哽咽,“车间里几十岁的大老爷们,下班了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子回家煮!家里娃娃交不起学费,被老师点名,回来哭!我们不是要闹事,我们是没法活了啊!”
他旁边一位老师傅红着眼睛补充:“厂里说要改革,要搞优化组合,结果优化的都是我们这些没门路的老实人!那些会拍马屁、有关系的一个没动!”
我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心情愈发沉重。这些鲜活而残酷的细节,远比任何工作报告上的数字更触目惊心。我想起了自己刚工作时,在政策研究室撰写那份关于农民负担的报告时的无力感。如今,类似的无力感再次袭来,但这一次,我离权力的核心似乎更近了一些。
“刘师傅,您反映的情况,我都记下了,非常详细。”我合上笔记本,神情严肃,“我向您保证,周省长回来后,我会第一时间向他做全面汇报。省政府也一直在关注国企改革和职工生活保障问题,请相信,组织上一定会研究办法,尽快给大家一个交代。”
送走千恩万谢的刘大军几人,我拿着那叠沉甸甸的材料回到办公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窗外,城市的霓虹初上,勾勒出繁华的轮廓。但这繁华之下,又有多少像刘大军这样的普通人,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
我拿起电话,拨通了信访办主任的号码:“老李,今天市纺织厂工人来访的情况,你们那边也记录一下。另外,帮我悄悄了解一下,市里对纺织厂的问题,目前到底是个什么处理思路?记住,先别声张。”
放下电话,我揉了揉眉心。这只是冰山一角。周省长推动的国企改革,势必会触及更多这样的“刘大军”,以及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改革的阵痛,真真切切地压在了这些普通工人身上。
而我这双刚刚踏入激流中心的脚,已经感受到了水下那冰冷而汹涌的暗流。高建明那张总是带着精明笑意的脸,港商徐先生那口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似乎都在预示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