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刘省长的圈子(2/2)
这个问题很刁钻。说轻了,显得肤浅;说重了,可能涉及对某些地方领导的评价,容易授人以柄。而且,他点名是“跟周省长跑”的直观看法,其意不言自明。
我斟酌着用词,避开了具体地市,从宏观层面回答:“钱厅长,我个人浅见,我们省区域发展还不平衡,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偏弱,转型升级的压力比较大。关键可能还是在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钱向前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
赵瑞龙适时地插话,笑着给我倒满酒:“致远就是喜欢思考。不过啊,我觉得有时候想太多反而束手束脚。就像我们处里刚推进的那个开发区整合方案,阻力不小,但刘省长就说了,看准了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出了问题,领导给我们担着!这种魄力,
他这话,明着是说自己,暗地里却是在向我展示刘省长这边的“魄力”和对下属的“担当”,与周省长目前略显“保守”和“遇挫”的处境,形成了隐晦的对比。
王厅长接过话头,语重心长:“瑞龙说得对。致远,你还年轻,未来的路很长。有时候,跟对路子,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周省长当然是位好领导,原则性强,理论水平高。不过嘛…”他顿了顿,夹了一筷子清炒河虾仁,“现在省里的大局,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刘省长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更得到上面的认可,势头很猛啊。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几乎算是赤裸裸的招揽了。
包厢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赵瑞龙的眼神里带着鼓励和期待;王厅长笑容可掬,眼神却锐利;钱向前面无表情地品着酒;胡副主任则是一副看好戏的神情。
我感到后背有些发紧,手心里的汗微微沁出。我知道,我接下来的回答,很可能决定了我今后在这栋大楼里的“站队”标签。
直接拒绝,会立刻得罪这一桌实权人物。欣然接受,则是对周汝信的背叛,也违背我的本心。
我端起面前的酒杯,站起身,脸上努力维持着谦逊又略带一丝腼腆的笑容:“王厅长,钱厅长,各位领导,非常感谢您的看重和教诲!致远惭愧,刚工作没多久,见识浅薄,承蒙周省长不弃,带在身边学习,已经是天大的幸运。我现在就想着,先把周省长交代的任务完成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多学多看,打牢基础。至于其他的,不敢好高骛远,一切都听从组织安排。”
我这话,看似回答了,又什么都没答应。强调了周省长的知遇之恩,表达了做好本职工作的态度,最后把皮球踢给了“组织安排”。既没有明确拒绝刘省长的“好意”,也没有背叛周省长,给自己留足了余地。
王厅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用手指虚点了我两下:“滑头!小林你啊,看着老实,也是个滑头!”
钱向前厅长嘴角似乎微微牵动了一下,不知是笑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淡淡道:“年轻人,谨慎点也好。”
赵瑞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立刻被更浓的笑意掩盖:“哈哈,致远这是大智若愚!来,喝酒喝酒,不说这些了,今天就是聚会,不谈工作!”
气氛似乎重新活跃起来,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我成功地暂时搪塞了过去,没有立刻表态,但也等于没有接受他们的橄榄枝。我明白,从这一刻起,在刘省长这个圈子里,我恐怕已经被打上了一个“周系铁杆”或者“不识抬举”的标签。
这顿“便饭”,我吃得如坐针毡,脸上的笑容几乎僵硬。散场时,赵瑞龙搂着我的肩膀,低声说:“致远,机会摆在面前,错过了,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了。你再好好想想。”
我看着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晚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我抬头看着省政府大院那些亮着灯的窗口,每一扇窗户后面,可能都藏着算计、联盟和无声的较量。
我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正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独木桥上,两边都是深不见底的漩涡。周省长这棵“大树”暂时离开了,而我,必须独自面对这骤然袭来的风雨。
站稳,林致远。我在心里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