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周省长的困境(2/2)
他睁开眼,目光锐利地看向窗外:“你看看现在,兼并重组推不动,试点项目被唱衰,连我上次讲话里提到的‘容错机制’探索,也被有些人歪曲成‘鼓励犯错’!他们这是要把改革的路一条条堵死啊!”
我能感受到他话语里的疲惫和愤懑。这是一种孤军奋战的困境,仿佛四面八方都是无形的墙壁,你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去推开。
“省长,清河市那边……”我犹豫着,还是把小孙的话咽了回去,换了个说法,“工作组有最新消息吗?”
周省长摆摆手:“安置标准没有问题,是部分职工听信谣言,加上有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煽动。已经基本平息了。”他顿了顿,看向我,“致远,你记住,改革越是遇到阻力,我们越要沉住气。真理越辩越明,事实胜于雄辩。他们可以用流言蜚语干扰我们,但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他的话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然而,困境远未结束。几天后,一份来自北京某权威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副本,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摆在了周省长的案头。报告的内容,是对全国几个省份国企改制情况的评估,其中提到了我们省,虽未点名,但字里行间隐晦地批评了“某些地区片面追求改制速度,忽视社会承受力和职工权益保障”的现象。
这份报告的杀伤力,远比省内的流言蜚语要大。它代表着一种更高层面的关注和潜在的否定。
周省长拿着那份报告,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良久没有说话。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乌云聚集,仿佛一场暴雨将至。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他终于停下脚步,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这是要把影响搞到上面去。”
他走到地图前,看着墙上悬挂的全省行政区划图,目光深沉。地图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都仿佛与他此刻的困境息息相关。
“他们这是阳谋。”周省长缓缓说道,“利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无限放大,上纲上线,让我们束手束脚,最终一事无成。如果我们退缩了,改革停滞,他们赢了;如果我们硬顶着压力上,一旦出点问题,他们更有了攻击的借口。”
他猛地转过身,眼神里重新燃起那种我熟悉的、不屈不挠的火焰:“但是,我们不能退!也退不起!全省几千家国企,上百万职工,等着吃饭,等着发展!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他拿起红笔,在地图上清河市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重重地点了一下。
“既然说我们冒进,那我们就拿出更详实的方案,更稳妥的步骤,把工作做得更扎实!用事实说话!”他的语气斩钉截铁,“致远,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召开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紧急会议,所有成员必须参加!另外,以省政府研究室的名义,组织一个专家团队,立刻对清河试点进行第三方评估,我要最客观、最真实的数据和报告!”
“是!”我立刻应道,感觉血液也随着他的话语重新沸腾起来。
看着周省长重新伏案工作的身影,在台灯下显得既孤独又坚定,我明白,这场困境,远未到结束的时候。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于道路和方向的较量。而我和周省长,正身处这场较量的风暴中心。前方的路,注定更加崎岖难行。